2010年考研最新政治分析题

2010年01月07日 来源:求学.跨考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3. 2001年7月1 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003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006年10月,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原则中,首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社会主义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医疗、住房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住房难、住房贵”等。尽快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请回答以下问题:
    
    ( 1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依据和重要性。
    
    ( 2 )结合我国现实存在的事关群众生活的突出问题,分析说明怎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案要点】
    
    (1)人民是社会的主人,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
    
     ( 2)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①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依据,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②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③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近些年来,上学难、上学贵问题之所以比较突出,其原因在于: 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引起的“择校热”,各种乱收费、高收费现象屡禁不止,高校实行收费制度后,工薪家庭特别是农村一般家庭难以承受。对目前存在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必须通过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认真解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深化教育改革,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协调发展;增加政府教育投入,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完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助学;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目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在于: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 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为此,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 纠正片面创收倾向;建立国家基本医药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 3 )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求: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4.金融危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爆发。
    
    2008年9月7日,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以避免更大范围金融危机的发生。9月14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以此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并向世界各国蔓延。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2009年4月2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会议分为两个阶段举行,与会领导人重点就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交换意见。2009年9月2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在美国匹兹堡举行。来自全球19个主要经济体和欧洲联盟的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宣布20国集团(G20)将取代8国集团(G8),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首要全球性论坛。
    
    (1)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包括某些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和金融监管缺失,而危机迅速扩散蔓延并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则源于不合理的国际金融制度和货币体系。因此,各国在加紧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必须采取措施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生金融危机的根源。
    
    (2)中国认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一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二是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三是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增强流动性互助能力。四是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稳定。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进而影响国际政治格局,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多极化趋势进-步加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上升。 
    
    (3)金融危机危害严重,教训深刻,也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一些启示:在推动我国金融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既要积极发展虚拟经济,又要确保与实体经济相适应;处理好金融创新与有效监管的关系,既要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又要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处理好金融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既要稳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又要坚持金融发展的独立自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