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最新政治分析题

2010年01月07日 来源:求学.跨考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以下是我国近年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屋销售价格和房地产企业新开工面积走势图:

     


    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商品价格的原理,分析我国近期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后果以及应对措施。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两个因素,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而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此外,商品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市场竞争、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2)2009年上半以来,房价快速上涨并且居高不下的原因包括:首先,受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企业新开工面积下降,商品房供给增速回落较大。第二,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居民的住房需求持续上升。第三,各种投资、投机性需求增加,导致房价上涨过快。第四,土地、建材价格的上涨,促使房地产开发成本增加,推动了房价的上涨。第五,市场秩序混乱助涨了房价。
    
    (3)房价快速上涨,房价与收入比过加大,远远超出普通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承受能力,影响了他们居住条件的改善;房价的大幅上涨,增加了购房者的还贷压力,使个人和家庭的消费结构出现扭曲,进而导致整个社会的消费力下降;高房价会导致贫富差距加大,损害社会公平,危害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高房价可能引起通货膨胀,甚至出现严重的泡沫经济,加大金融系统的风险,严重影响金融运行的秩序。可见,房价居高不下,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4)增加商品房供给,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特别是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大城市,应增加土地供给,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新建住房投入市场,同时加大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房的供给。各级政府应使用政府掌握的资源,切实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足够的保障性住房,并配合其他必要的经济和行政措施,抑制投资和投机性购房需求,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打击开发商囤积土地和捂盘惜售。
    
    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不移地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2009年12月5-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材料2
    
    2009年1月14日至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周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材料3
    
    2009年,国家先后批复了九个区域发展规划。1月7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发布;5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7月1日,国务院发布《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8月14日,国务院批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8月30日,国务院批复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9月23日,国务院批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12月2日,国务院批发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东部增长7.5%,中部增长8.7%,西部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东部增长28.1%,中部增长38.3%,西部增长38.9%。一些台资企业正在往东北、内陆地区布局,在一些东部地区甚至出现劳动力缺乏。
    
    (1)运用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分析说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意义。
    
    (2)当前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
    
    (3)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为此,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以及部类内部各部门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否则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原理,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总资本运行的共同规律。社会主义生产也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它的顺利进行客观上也要求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对保证国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不可缺少的条件;其次,它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再次,它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进入新的经济增长阶段的客观要求;最后,它是迎接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大调整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内生动力不足,需求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结构性矛盾突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客观的必要性:①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更加紧迫。国际金融危机之所以对我国经济形成巨大冲击,从表层看是由外部需求急剧收缩造成出口大幅下降所致,从深层看则是依靠投资和出口、依靠生产要素高强度投入的经济发展方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加剧的结果。结构性矛盾,在需求结构上表现为内需与外需增长不平衡,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在供给结构上表现为低附加值产业比重过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全球经济失衡的再平衡使外部需求收缩幅度加大,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任务更加紧迫。②我国经济发展内部条件的变化对经济结构调整提出紧迫要求:产能过剩矛盾加剧,迫切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生产要素成本趋于上升,迫切要求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资源环境硬约束强化,迫切要求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为重点,推进需求结构调整;以提高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为重点,推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开发人力资源为重点,推进要素投入结构调整;以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为重点,推进区域结构调整 以构建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为重点,推进关键领域改革。
    
    (4)国家出台的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拉动内需、保增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国家调整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一些重点产业规模非常大,但是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不足。面对这些结构性问题,产业振兴规划就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动行业的整合、淘汰落后的产能、推动产业自主创新等。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一直以非均衡的发展模式运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资源的高耗性和地区发展差异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中央一年内批复九大区域发展规划,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会以一种新的、动态均衡的结构性发展方式运行,走一条各地争雄、百花齐放的发展道路。这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从地域空间入手,从比较优势入手,从关联经济入手,从根本上解放各地的生产要素,缓解各种结构性矛盾,缓和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及收入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