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二章(2) 2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二,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意识就其内容而言,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只有当客观外界的事物和现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通过神经系统传达到大脑,再经大脑改造制作之后,才能产生意识。所以,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2、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具有主观的特性。
首先,意识的主观性表现在反映的形式上。其次,意识的主观性还表现为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可能不一样。再次,人们可能近似正确地反映对象,也可能歪曲错误地反映对象,形成一些荒诞的意识,这是由于反映本身的曲折、复杂性所造成。
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1、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即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这种创造性不权表现为意义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加工改造,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在思维中再现事物的本质;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能通过想象在思维中创造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同人的需要是分不开的,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和计划而进行的。人在行动以前,总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条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目的,并依据这种目的构建准备实行的计划。实践就是在这种目的和计划指导下的行动。
第三,意识的能动性突出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反映客观世界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意识活动虽然不是实践活动,但它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第四,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事实。一个人精神是否愉快,心情是否舒畅,对于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的影响,就是意识反作用于意识主体的表现。
2、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使这种改造获得成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其次,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再次,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同事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3、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