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二章(2)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
1、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到生命物质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2、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劳动是人类产生的决定性环节,因而也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首先,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从而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其次,劳动产生了语言。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再次,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二、意识的本质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为什么有这种机能,这首先与人脑是高度发达、严密组织起来的物质分不开。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覆盖了大脑两半球的表面的皮层,是人脑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是支配一切感觉和意识活动的总枢纽和中心。人的大脑约由100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有着非常细致、严密的分工,在人的大脑皮层中还产生了专门的语言中枢,这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神经细胞是组成神经元的本体部分,大量神经元组成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这个网络系统就是人脑进行思维和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功能,还因为人脑不仅有第一信号系统,而且具有第二信号系统。
动物是通过反射活动同周围世界发生关系的。动物的反射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条件反射,一类是条件反射。前者是指动物对与其机体生存直接相关的实物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活动,是先天性的,是动物的本能。后者是动物对代表某一实物刺激的信号而引起的反射活动,它是动物通过自己的经验建立起来的,是后天的,也是可以改变的。所谓第一信号系统就是指以实物的刺激为“信号”而引起的条件反射,这是一般高等动物都具有的,它是动物心理产生的生理基础。
所谓第二信号系统就是指对非物质的东西(如语言、文字等)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是人脑所特有的,由于有了这一信号系统,人脑就能克服实物的局限。就是说,人脑除了能对直接的实物刺激引起反射活动外,还能对间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引起反射活动,人脑这种反射活动就是意识活动。
2、意识活动是建立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的复杂的神经反射活动,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