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模拟题之分析题12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试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相互关系,并阐述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参考答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需要。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增强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2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06年6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的文章,文章引了一段话:“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如何理解这段引文的含义?
【参考答案】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立为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使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能够相互协调、相互配套,从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特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的规定性,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有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这里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公有制占主体,并不意味着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公有制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在平等竞争中共同发展。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决定了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在客观上产生了多种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都会受到市场的调节。这样的分配制度所贯彻的基本原则是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又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更好地处理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更新计划观念,转变计划管理职能,改进计划方法。国家计划要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应当是指导性的计划。计划工作的重点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成功的经验可抄,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搬,它要靠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做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在科学把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转得更好。
2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07年9月28日下午,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4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的中心工作的要求制定的重大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践充分证明,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利于为我国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请回答:
(1)把实行对外开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在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应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
【参考答案】
(1)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实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2)一是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坚持以质取胜,,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促进对外贸易从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二是要优化对外开放结构和布局,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对外开放。三是要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完善对境外投资的协调机制和风险管理,健全对外投资服务体系,办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支持当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四是要扎实促进互利共赢,维护和完善全球经贸体系,主动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和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力所能及地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和支持,妥善处理产品质量、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知识产权等问题,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五是要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完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法规,构建有效的国家经济安全体制机制,增强国家经济安全监测和预警、危机反映和应对的能力,依法保护我国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
【上一页】...[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