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心理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09月30日 来源:万学海文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答案解析
    
    一【答案】

    
    1-5 B B D A A  6-10 B A A B A
    
    11-15 C A C C C  16-20 B D C A B
    
    21-25 C B C A C  26-30 A A A B A
    
    31-35 D A D D C
    
    二【答案】
    
    36.BD 37.BCD   38.ABCD  39.ACD  40.ACD  41.AC    42.ABCD  43.ABD   44.ABCD
    
    三、简答题
    
    45【答案要点】
    
    答:内隐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源于其与外显学习在现象学、实验操作、神经生理学以及学习机制等方面的诸多不同。近年来,虽然内隐学习的独立地位已被充分确立,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任何一个学习任务都是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结合物。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区别:
    
    第一,现象学上的区分。内隐学习是自动的,外显学习是需要意志努力的;内隐学习是稳定的,外显学习是易变的;内隐学习较抽象,外显学习则易受表面刺激影响。
    
    第二,实验操作上的区分。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都同等程度的对意识知识敏感,而当对某一特定的刺激纬度,间接测验表现比直接测验来得更敏感时,就可以发现无意识学习(即内隐学习)的存在,这时内隐学习独立存在的分离逻辑假设,内隐学习的经典实验研究中都发现了这种内隐的优势效应。
    
    第三,神经生理学上的区分。大量研究表明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神经生理基础是不同的,它们有着相互独立的生理机制。
    
    第四,学习机制上的区分。从学习机制上探讨两者的区别是从根本上将两者分为两个独立系统的有效方法。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加工方式、心理表征和产生信息三个方面。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深层联系:
    
    第一,外显学习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外显学习有时阻碍内隐学习,有时又促进内隐学习。
    
    第二,内隐学习对外显学习的影响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内隐学习反过来也会对促进外显学习,二者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第三,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权衡现象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紧密的联系。所以说,任何一种学习任务都是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混合、联系与权衡的产物。
    
    46【答案要点】
    
    聚合交叉设计是发展心理学主要的研究设计之一。它是将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交叠在一起的一研究方法。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研究,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许多长处。
    
    优点是既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也可从纵向的角度了解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心理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在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
    
    四、综合题
    
    47【答案要点】
    
    一、实验背景

    
    用有无法(Yse—NoMethod)测定被试的辨别力和判断标准时,用两种刺激——信号(SN)和噪音(N),信号和噪音的差别要足够小(一般接近被试的辨别阈限,可用传统心理物理法进行预备实验来确定),且信号和噪音的呈现顺序应为完全随机呈现。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定性,可选取有经验的被试或在实验过程中给被试以反馈(“对”或“错”)。实验后求出辨别力(d')和判断标准(β),并绘制等感受性曲线(ROC曲线)。ROC曲线是在d'不变和β值不等的条件下绘制的。d'和β的求法如下:
    
    d'=ZSN—ZN
    
    β=OSN/ON
    
    其中ZN和ZSN是根据信号分配的平均数(MSN)和噪音分配的平均数(MN)转换的标准分数。OSN和ON分别为ZSN和ZN在正态曲线上对应的概率密度值。
    
    在用有无法测定被试的辨别力(d')和判断标准(β)时,首先要选择符合被试的信号(SN)和噪音(N)。如果选择的SN和N的差别太大,被试能够完全区分出来,就会夸大被试的辨别力,影响被试判断标准。所以,在正式实验前,一般要进行预备实验,选择出适合被试的信号和噪音,一般以接近被试的差别阈限(50%能正确判断)为宜或略大于差别阈限(80%能正确判断)。在正式实验时,主试随机呈现所有的信号和噪音(SN在先和N在先的次数各半,以排除顺序误差的影响)。此外,为了保证小组被试间的辨别力和判断标准具有可比性,一组被试可以只作一个预备实验,选择一组信号和噪音进行实验。一般一组实验至少要做100~200次以上。
    
    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被试的d'和β可能会有所不同,d'大的被试表明其辨别力较高,d'小的则表明其辨别力较低。β值高的被试在判断“是信号”时较为慎重。只有在有十分把握时才判断“是”信号,而β值低的被试则倾向于更多地将刺激判断为信号。被试的判断力(d')不受信号和噪音的先验概率(P(SN)和P(N))的影响,而判断标准(β)则随P(SN)、和P(N)的变化而变化。
    
    二、实验目的

    
    1.通过测定和比较不同被试的重量辨别能力和判定标准,学习信号检测论有无法。考察不同的先验概率下被试的辨别力和判断标准。
    
    2.掌握信号检测论有无法的实验设计过程。
    
    三、实验方法
    
    (一)被试
    
    全班同学,4人一组。
    
    (二)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计算机的内部扬声器能够发出0-65535Hz频率的声音,采用700Hz频率的声音为信号,691Hz、692Hz、694Hz、696Hz、697Hz、698Hz的声音为噪音。如果不做预备实验,可以直接选择700Hz为信号(SN),697Hz为噪音(N)。
    
    (三)实验设计与实验过程控制
    
    1.预备实验 用700Hz的刺激分别与其他六个刺激比较。比较时按随机顺序呈现SN和N,且SN和N在前和在后的次数各五次。选出80%以上正确分辨率且声音差别最小的一组刺激。
    
    2.让被试熟悉信号和噪音
    
    当主试呈现刺激之后,让被试判定所呈现的刺激中有无信号,被试的反应很简单。“有”记为“+”,“无”汇为“-”。
    
    3.正式实验
    
    指导语:“这个实验是要测试你对声音差别的辨别能力,先呈现一个700Hz的声音刺激,记住这个信号的强弱。以下呈现的声音刺激没有一定规律,你认为是信号的就记下‘+’,认为不是信号的就记下‘—’,这50个刺激中,其中信号‘25’次,噪音‘25’次(如果信号的先验概率不等,则对被试说出信号与噪音出现的概论)。对于你的判定结果我们不做任何奖惩办法。请你认真如实的做完实验。”
    
    以700Hz的刺激为信号(SN),较弱的声音为噪音(N),每个先验概率下刺激的呈现是完全随机的,而且SN和N在前和在后的次数相等。信号呈现的先验概论P(SN)为0.20、0.50和0.80。每个先验概率下做100次,总共做300次。因先验概率有三种,因此每小组的人数至少应为三人或三人的倍数。为了平衡练习或疲劳效应,不同先验概论的刺激呈现按如下顺序进行:0.20、0.50、0.80、0.80、0.50、0.20,并每种先验概论下的100次实验分为两个50次进行。为了平衡先验概率出现先后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小组被试分为三组,每组的刺激呈现的顺序如下表18-1:
    
    表18-1 刺激呈现顺序表
    
    呈现顺序 呈现的刺激 被试反应(“+”或“-”)
    
    1 SN
    
    2 N
    
    3 N
    
    ┆ ┆
    
    第一组:0.20、0.50、0.80、0.80、0.50、0.20
    
    第二组:0.50、0.80、0.20、0.20、0.80、0.50
    
    第三组:0.80、0.20、0.50、0.50、0.20、0.80
    
    4.每个被试要重复6个单元的实验(每个单元50次)
    
    5.每次呈现时间为1000毫秒,两次间隔为2000毫秒,做50次休息1min。
    
    6.换另一个被试,用同样的信号和噪音进行实验。
    
    四、结果分析
    
    1.分别统计小组几个被试的击中次数和虚报次数。
    
    2.从转换表中查出与实验结果相应的Z与O值,并计算出不同先验概率下d’和β值,填入表中。
    
    五、问题与讨论
    
    1.比较被试的d’和β值,并说明不同先验概率下被试的声音差别能力和判定标准有什么差异?
    
    2.画出等感受性曲线。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