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考研政治马哲复习重点
2009年02月23日
来源:考研教育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七、认识论
(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真实的反映和不真实的反映;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
认识是主体对于客体创造性的复现;
人的认识能够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主体反映具有超前性;(能反映出对象对于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所应当具有的形态)
主体反映具有创新性;(人的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
(3)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或认识运动的规律、认识运动的辨证过程):
①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是指,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认识过程也是复杂的,认识的主体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往往要反复调查研究、补充、修正。
②认识运动的无限性是指,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
③“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都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④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主观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3-4为认识论原理,答题一起都答
⑤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理论创新:就是理论观点、思想体系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新的、创造性的提升和发展。
实践创新:就是由理论创新所推动的,人们改造和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要富有创造性和超前性。
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实践创新决定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八、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人的认识的过程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4)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5)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的长河。(毛泽东)
提醒:2/4/5/6一起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