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四章(2) 3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认识,由于受各种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是一次完成的,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客观条件看,事物是复杂的,事物本质暴露有一个过程,并且人的认识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从主观条件看,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因此,认识过程中发生错误是难免的,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过程具有无限性,由于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因而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永无止境的。
3、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和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综合起来,就是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4、认识辩证运动的过程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它们的统一是具体的,是指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是在一定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符合。它们的统一是历史的,是指主观认识应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与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实践相适应。人们的认识落后于或超越于客观实践的发展阶段,都是离开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是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也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就是深入群众,把群众在实践中产生的经验和智慧、意见和要求,集中起来,经过整理研究,形成领导的意见、政策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将领导的意见、政策在群众中宣传,指导群众的实践,就是将领导的意见、政策在群众中宣传,指导群众的实践,在群众的实践中检验、修正和发展这些意见、政策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而使领导的意见、政策越来越完善,并且随着群众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
5、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及其意义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