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四章 3

2008年08月01日 来源:新浪考试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第一,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

  第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反谓不可知论,就是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不可知论并不直接否认主体之外的客观世界,但它回避世界就其本质而言是物质还是精神问题。如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人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至于感觉之外是否存在客观世界,感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等问题,都是不可能知道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承认有客观世界即“自在之物”存在,它引起人们的感觉,人只能认识“自在之物”引起的感觉,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本身。

  只有马克思主义运用实践的观点才对不可知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第三,坚持能动的革命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首先,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的观点,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

  其次,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辩证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总之,由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它是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由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它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第四,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