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四章 2
2008年08月01日
来源:新浪考试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认识的客体主要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三种形式。
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
4、实践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首先,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其次,实践在给人们提出新课题的同时,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再次,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使神经系统受到刺激,从而逐渐改变和完善了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使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检验。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的最终归宿。
第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指向适当的对象,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和理论,会引导实践指向不适当的对象,采取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