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二章(1) 2

2008年07月23日 来源:新浪考试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4、形而上学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否认物质的运动上,把世界及世界上的事物看作是静止不变的。如中国古代哲学家董仲舒提出“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近代欧洲的一些哲学家认为物质的本性是静止不动。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则表现为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认为不是物质在运动,而是人的心在运动;或者把运动归结为理念、概念等客观精神的运动。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

  5、中国古代的佛教理论家惠能,他在听到有人争论是风吹幡动还是幡自己在动时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就把风吹幡动这种自然现象完全说成是心的一种幻觉,是心自身产生的。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运动观,如黑格尔认为运动是“绝对观念”的运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是都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6、所谓相对静止不是绝对不动,永恒不变,而是说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的质的稳定性。

  7、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其二,没有相对静止状态,事物的分化就失去了条件,也就不会有生命现象。其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参照系。

  8、相对主义诡辩论则只承认运动,否则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之间的界限和质的区别。如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不可,方不可方可”。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突出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就是说,物质运动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而不能反过来按逆向过程进行。

  2、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空间的特征是三维性,就是说任何运动着的物质只能按照长、宽、高三个方向广延和伸张。

  3、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物质和它的根本属性及存在形式之间是相互依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首先,物质运动离不开空间和时间。列宁指出:“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能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其次,空间和时间也不能脱离运动着的物质。离开运动着的物质,时间和空间就是空间的、神秘的、不可想象的东西,真实的、实在的时间和空间只能是也必然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4、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还特别表现在时间和空间的特性随着物质运动性质的变化而改变上。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证明,时间和空间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5、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它集中表现为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辩证统一。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