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讲义:马哲第四章答疑解惑(二) 2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8.如何理解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主要是指: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适用于特定条件和范围,如果真理的运用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就转化为谬误。比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在一般条件下是真理,但在微观条件下就被量子力学所推翻。其二,真理是发展的,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实践发展了,还照搬过去的理论,或者把将来才能有条件做到的硬搬到当前现实中实行,在这两种情况下,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其三,真理是全面的,如果把其中某一个方面孤立地抽取出来,加以夸大,以致与其他原理相对立,也会丧失其原有的真理性而转化为谬误。例如,我们在运用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时,不能离开姓“资”还是姓“社”这个前提,否则,就失去了大的方向。
(2)谬误向真理的转化主要指:其一,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是谬误,进入另一条件和范围,就可能转化为真理。例如,数学公式a2+b2=c2在除了直角三角形外的其他三角形中是错误的,但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就是真理。其二,谬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从谬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就能克服错误,转化为真理。例如我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其三,在批判谬误中可以进一步发现和发展真理。例如,“毒草可以肥田”。
9.真理的价值性与真理的客观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1)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随意想象的成分。此外,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也是客观的。
(2)真理的价值性是指真理的作用、意义、功能,它揭示真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例如,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正确反映,这一理论已在实践中证明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它的价值性体现在这一理论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指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3)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真理的价值在于真理是客观的,可以用来指导实践。例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之所以能指导实践,就是因为这一理论是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客观反映,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另外,真理的价值性还表现在它是人类实践能力的基础,人掌握的真理愈多,能力就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