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专业选择更有技术含量――2009年专业形势解读与建议

2009年12月25日 来源:求学|跨考 孙逸炀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合理规划发展专业特点
    
    特征:形势变化热点转移
    
    根据教育部门2008年的数字统计,考研十大热门专业分别为: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会计学、企业管理、通信与信息系统、英语语言文学。而2009年北京报名人数统计,金融学的报考人数排名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取代了“法律硕士联考”。报考人数上看,法律硕士和行政管理专业的报名人数较2008年有所下降,其他专业都有上升。另外,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跌出”前十名被材料科学工程取代。
    
    分析:发现专业问题合理分析形势

    
    培养人数多,就业压力大,许多原本报考热度非常高的专业正在面临热情回落。而经济形势不乐观,就业压力增大,同样也让许多专业选择处在迷茫状态的同学更加疑惑。随着研究生毕业生增多,各个专业研究生就业形势也逐渐有了各自轨迹。一些招生人数多,报考热度一度很高的专业,2009年的报考形势充分反映出理性化的一面。材料学取代英语也反映出本科专业学生基数对于报考倾向的影响正在慢慢减弱,更多的人是选择了有目的的考研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负责。热门专业必须增强自身实力以应对强烈竞争,而冷门专业则需要合理规划提前做好未来打算。
    
    建议:继续保持考研热情切实做好学科规划
    
    热门专业受到挫折,是不是冷门专业就更加雪上加霜?事实上大部分基础学科和冷门学科的学生对前途做了多手准备。刚刚被北京大学哲学系录取的王同学就告诉笔者,她已经做好了继续出国深造的准备,开始准备GRE和推荐信。而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的苏同学则从一开始就想好了要继续攻读博士,已经开始着手联系导师和搜集考博相关材料。笔者观察了复旦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的就业状况发现推荐保送和主动报考该专业的学生比接受调剂的学生论文准备更充分,就业目标更明确,就业能力也更强。考前就认识到了专业形势,更容易做好规划准备,应对相关问题。基础类学科的专业特点就在于学术功底强,而国家目前有留学奖学金和学术奖学金,鼓励学生继续深造,从事研究。
    
    南京大学法学院的陈同学研一结束后自费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交流一年,在旁人看来所花费的经济代价和时间成本都颇巨大。但是他认为从中可以获得许多单纯读研所得不到的东西:英语能力得到了飞跃提高,美国强调案例教学,法务常识得到了本质提高。现在他已经明确了进入跨国律师行的目标,正准备回国寻找实习兼职。在他眼中,法学的技术色彩更浓,“翻译法律文书是基本功,这次回来以后,至少这方面我有足够的信心胜任。”
    
    面对理工类考研分数降低的形势,北京化工大学的罗同学仍然坚持跨协和的药学专业。“2009年在我看来是个偶然现象,从报录比来看,似乎形势是轻松了点,但是我的目标定的比较高,明年的形势并不一定就乐观。”罗同学有家庭背景的缘故,一直希望能够从事药物研发工作,本科阶段报考了中医药大学的自学考试取得了相关学位,还考取了药剂师资格。在他看来中国有十几亿人,而且正在进行激烈的医药改革,以后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