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天津市 主管部门:中国民用航空局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翻译
专业介绍:

1、专业基本情况及特色

1.1 专业基本情况

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专业,从2015年开始招生,培养的2018、2019届研究生共16人均已顺利毕业,且就业率100%,现有在校生34人,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提升。我院翻译硕士专业坚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逻辑起点,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民航行业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坚持“服务需求、遵循规律”的原则开展各项学生培养工作:服务民航行业需求,将MTI发展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培养行业急需的人才;遵循MTI办学规律,培养在行业中有竞争力的高端翻译及语言服务人才。

1.2 专业培养特色

(1)突出民航特色,服务行业需求

服务行业需求,为民航行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翻译人才。基于行业需求和办学规律提出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置、导师遴选、教师选拔、实习实践等环节实施了符合培养目标的举措。现有两届毕业生就业率100%,其中民航内就业率达75%。

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去向

届次

序号

学号

姓名

签约单位

2018

1

1510001

李梦雪

新加坡航空公司北京办事处

2

1510002

毛海燕

新疆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3

1510003

孟雨晴

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4

1510004

冉梦瑶

华欧航空培训有限公司

5

1510005

吴婕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6

1510006

徐嫒嫒

河南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7

1510007

宣伟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

8

1510008

李文秀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2019

1

1610001

陈姝元

河北航空有限公司

2

1610003

李彩云

东方航空有限公司

3

1610004

刘小康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4

1610005

刘家慧

飞行家族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5

1610006

王欣铭

中国民航大学飞行学院

6

1610007

杨春妹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7

1610008

杨帆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

8

1610002

陈小桐

青岛新东方语言培训学校

 

(2)突出复合特色,打造双师队伍

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将实践能力强、授课水平高作为选拔专任教师、培养后备青年教师的标准。对于导师的遴选与考核,出台专门文件——《中国民航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和《中国民航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办法》,强调翻译实践量的考核要求。结合民航翻译实践,着力打造语言能力强、民航专业知识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突出多元特色,创新课程体系

在满足教指委规定的教学内涵基础之上,开放思维,在课程设置上针对需求、统筹设计,笔译和口译兼修,共性和个性共存,知识和技能并重,从而实现了课程体系和学生培养的多元特色。

笔译和口译兼修:在笔译方向中保留一定比例的口译课程,包括“基础口译”、“交替传译”、“英汉视译”、“同声传译”和“民航口译”;共性和个性共存:在翻译共核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民航文献翻译”、“机型手册翻译”、“民航口译”等个性化课程,凸显了行业特色。知识和技能并重:除翻译技能课程外,设置了系统的民航英语类知识课程,帮助学生构筑专业领域知识框架。

(4)突出实践特色,培养应用人才

充分依托行业院校的优势,突出实践环节的锤炼,搭建了“课程实践(启蒙)”+“校内实践(认知)”+“校外实习(定位)”+“行业实践(服务)”的一体化实习实践模式。

课程实践:启蒙

在课程教学环节,基于教师本人或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的翻译项目开展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民航翻译大门。

校内实践:认知

与校内的民航英语研究中心、中国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合作建立校内实践基地,帮助学生以翻译为手段认知行业,明确未来就业方向。此外,学生在校期间还广泛参与校内的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民航安全科学研究所、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的翻译项目,直接接触行业前沿,进一步提升行业翻译素养。

校外实习:定位

学生进入校外实习基地实习,通过一线岗位实习,找准未来职业定位。

行业实践:服务

利用学校的行业资源,参加各类行业实践活动,提升翻译服务能力。

2、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需要,特别是能够服务民航行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

本专业学位的毕业生应达到下列具体要求: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职业道德、突出的语言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广博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民航及其他专业领域的高级翻译和其他语言服务工作。

3、培养方向介绍

本专业培养方向为英语笔译,主要包括(1)民航翻译:民航法律文献翻译、民航科技文献翻译、民航商务文献翻译、民航专门用途英语;(2)翻译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语料库技术、搜索技术、机器翻译及译后编辑、术语管理技术等;(3)文学翻译;英语文学汉译、中国文学英译;(4)非文学翻译:商务翻译、法律翻译、新闻翻译、时政翻译等;(5)英语口译。

4、教学科研支撑

4.1 教学支撑

(1)教学设置

我院严格遵循翻译硕士作为专业学位所特有的办学规律,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严格遵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翻译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等相关指导性文件的精神,突出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理念,避免以培养学术型硕士的目标和方法培养翻译硕士。

课程设置:以口笔译实践课为主,兼有民航类知识课;

学位论文:以翻译实践报告为主;

翻译实践量:最低15万字,与研究生中期考核和答辩资格挂钩;

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规定学分和时长;

CATTI考试: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二级考试,并将CATTI成绩作为评奖评优等参考指标;

导师遴选和考核:突出翻译实践能力。

(2)师资队伍

我院共29名教师参与MTI教学和学生指导,其中包括教学经验丰富、翻译实践能力强的核心专任教师7人,硕士生导师9人,外语能力突出、以及热爱翻译和教学的青年教师16人,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

我院MTI所有的核心专任教师人均具有20万字以上翻译实践量,并有明确的翻译实践方向。在民航翻译方向,张艳玲和甄陆具有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飞行翻译执照,具有丰富的飞行翻译经验;张艳玲、甄陆、白辉和原文杰常年面向中国民航局及其他民航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类翻译服务。此外,鄢佳、刘晓峰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实践;崔澍主要从事口笔译教学研究;曹佳主要从事语言学方向的研究,张建萍主要从事非文学翻译实践。专任核心教师中,有9人次参加了MTI教指委或其他学术机构的翻译师资培训,2人次接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赴美国访学,5人次参加了中国民航局组织的行业资质培训。

(3)教学设施

我院建有同声传译实验室1间,总面积117平方米,整套系统由1个主席位、38个代表席、8个译员席、24个旁听席以及相关软硬件设备组成。系统既能进行专业化的翻译教学和技能训练,同时还是一套标准的会议系统,配备无线同声传译系统,可进行真正的同传会议。系统具备交传技能教学、交传专题教学、同传技能教学、同传专题教学、模拟同传会议和同声传译自主学习等多种功能,可满足MTI所有口译课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需求。为满足“语料库与翻译”、“机助翻译软件应用”等课程的教学需要,还安装了WordSmith、ParaConc、AbbyyAlinger等语料库软件,以及Trados Studio 2017、MemoQ 8.1等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

同时,我院于2018年又新建了“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和“民航英语语料库实验室”。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配有SDL Trados软件,承担教学平台、翻译实践平台、翻译资料库等多种角色,能够全真模拟企业项目翻译环境,进行项目翻译团队管理。实验室可实现笔译类课程的实践环节,涵盖笔译理论与技巧、计算机辅助翻译、民航文献翻译、机型手册翻译、商务翻译、法律翻译、新闻翻译等多项教学任务,以及翻译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使学生熟悉现代翻译实务流程,掌握翻译软件的使用技巧,促进培养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民航英语语料库实验室是一个集教学、实训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将构建跨学科多功能语料库与教学、科研大数据云平台。平台包含大量源自权威报纸、期刊和其他出版物的双语平行语料,以及欧美硕博学位论文,可为相关课程教学提供资源和素材,实现基于语料库的知识学习与语言技能训练,同时可为师生进行语言本体研究提供真实语料,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需求。

4.2 科研支撑

近三年,本专业导师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12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3项、中国民航安全能力专项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教委科研项目2项、其他项目3项,累计项目经费128.6万元。项目内容涉及翻译、民航、文学等,通过项目,导师的科研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学生通过参与导师科研项目锻炼了学科所需的各项能力,项目研究成果有效支撑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