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学校领导
闵 健 党委书记 教授
|
陈 伟 院长、党委副书记 教授 |
|
魏万珍 党委副书记 教授
|
苏全生 副院长 教授
|
刘 青 副院长 教授
|
李国栋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副教授
|
霍 红 副院级调研员 教授
|
学校简介
成都体育学院原隶属国家体育总局,现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前身系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2月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1961年重庆体育学院并入。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以体为主,体、医、人文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体育学府。
学院占地总面积48余万平方米,校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区,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成都武侯祠。学院教学训练场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现拥有图书文献资源总量80多万册,已建成以网络数据库、本地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为支撑的网上图书馆服务体系。
60多年来,学院涌现出不少蜚声体育界的专家、学者。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技术人才,四川省和国家体育总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博士生导师50余人,并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2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500多人,高级职称近200人,中级职称200多人,助教和实验员100余人,国际、国家级裁判60余人,运动健将30余人。
学院本科教育层次设有体育系、运动医学系、运动系、武术系、经济管理系、新闻系、外语系及航空港校区等教学单位,开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医学专业(中医骨伤科学方向)、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管理方向)、经济学专业(体育经济方向)、英语专业(体育外语外事方向)、旅游管理专业(体育旅游方向)、表演专业(形体与动作表演方向)、舞蹈学专业(现代舞、国际标准舞方向)13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5大学科门类。其中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专业、运动训练学专业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被评为四川省首批本科院校品牌专业。
学院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新闻学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为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可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硕士学位,可联合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研究生。
学院成人教育面向全国各地招收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本专科学生;学院附设有3年制的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及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
学院形成了以体为主,体、医、人文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学科特色。体育史、中医骨伤科学、武术和运动生理学为国家体育总局的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医学为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建设实验室。《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四川省学术理论类质量一级期刊、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录)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学院办学质量优良,教学、训练和科研成绩显著。1999年获全国首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教育部“新苗体育奖学金”。体操、田径、篮球、排球、足球、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理论、运动解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9门课程为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有体育保健学、武术、全民建身概论、运动生物力学、田径、新闻采访与写作、体操、郑氏伤科推拿学、运动生理学等9门四川省精品课程。获2004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2005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被批准为英语专业四、八级考点。“十五”期间毕业生保持了90%以上就业率。
近年来,学院的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在举重、艺术体操、武术项目上形成一定的优势与特色。“十运会”学院共有69名师生参加了12个大项的决赛和一个表演项目的比赛,获得金牌3枚,银牌6枚(含2枚奥运银牌),铜牌5枚,总分318分,第四届东亚运动会和在第八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男子武术散打比赛中,我院选手共获得3枚金牌;74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获1枚金牌、2枚银牌;第3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上,我院选手获得1枚金牌的优异成绩;附属竞技体校被确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武术套路青少年培训基地。
“十五”期间,学院科研水平稳健提高,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26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科基金项目1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83项;并有3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十五”期间,学院教师共出版教材、专著52部。
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富有特色,成绩显著。学院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五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并被四川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教育工委评为“2000-2003年四川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
学院的国内外交往不断加强,现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奥地利、韩国、乌克兰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与20余个国家互派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常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签定校际合作协议,采取"2+2"或"3+1"方式联合培养学士学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