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北京市 主管部门:中国气象局

院校简介

学校领导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是中国气象局直属科研单位,其前身是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81,迄今已走过50余年曲折而又光辉的历程。

改革开放30年来,气科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我国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面向世界大气科学发展前沿,在天气动力学、季风气候学、中尺度气象学、高原气象学、大气探测、气象数值预报、极地气象学、农业气象学、云雾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大气化学与大气环境、气象计量以及气象科技情报等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推进了我国气象观测网的仪器、装备、技术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创建了我国大气本底和大气成分监测网,开展大气环境监测与预报;开拓出我国中尺度灾害天气监测与短时预报,建立起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创立气象数值预报创新研究,开创我国气象数值预报创新体系建设;拓展了气候监测与预测研究,为建立国家气候中心在研究领域和人力等方面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极地气象考察和研究,建立了南极长城气象站、中山气象站、自动气象站和北极黄河气象站,填补了我国在两极地区气象资料的空白;拓展了农业气象情报业务,建立起国家级农业气象情报业务系统,并开发出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服务;组建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基地和云物理开放实验室,提升了人工影响天气室内和野外作业试验技术水平,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并完善了气象仪器计量标准、设备,制订、修订了各种气象仪器检定规程,提升了我国各级气象计量检定业务技术水平;建立起气象科技信息检索系统,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气象局图书馆业务的建设。以上这些成就,在为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0余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荣获国家和各部门的科技成果奖共357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和国家级奖68项;部委级奖168项;院级及其它奖121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共98项;建立了由117名专家组成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34名;硕士生导师83名),为气象部门和各有关部门培养研究生632名(其中:博士生116名;硕士生516名);受到党和国家及各部门表彰的先进集体31个次,先进个人145人次。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还先后与40多个国家开展了较为全面的合作与交流,有数十位专家参加世界气象组织(WMO)以及国际科学计划的工作。对增进国际交往,促进我国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有益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自1978年以来,主持并承担国家和部委重大、重点项目共268项。其中: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攀登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共51项;科技部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159项;国家部委级重点项目58项。此外,还承担了来自横向和本院的项目共93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于1992年进入全国科研院所综合科技实力、运行绩效评价前300强。2001年进入科技部支持的国家公益类研究院。目前已成为我国大气科学领域学科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

学校简介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是中国气象局直属科研单位,其前身是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81,迄今已走过50余年曲折而又光辉的历程。

改革开放30年来,气科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我国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面向世界大气科学发展前沿,在天气动力学、季风气候学、中尺度气象学、高原气象学、大气探测、气象数值预报、极地气象学、农业气象学、云雾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大气化学与大气环境、气象计量以及气象科技情报等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推进了我国气象观测网的仪器、装备、技术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创建了我国大气本底和大气成分监测网,开展大气环境监测与预报;开拓出我国中尺度灾害天气监测与短时预报,建立起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创立气象数值预报创新研究,开创我国气象数值预报创新体系建设;拓展了气候监测与预测研究,为建立国家气候中心在研究领域和人力等方面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极地气象考察和研究,建立了南极长城气象站、中山气象站、自动气象站和北极黄河气象站,填补了我国在两极地区气象资料的空白;拓展了农业气象情报业务,建立起国家级农业气象情报业务系统,并开发出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服务;组建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基地和云物理开放实验室,提升了人工影响天气室内和野外作业试验技术水平,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并完善了气象仪器计量标准、设备,制订、修订了各种气象仪器检定规程,提升了我国各级气象计量检定业务技术水平;建立起气象科技信息检索系统,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气象局图书馆业务的建设。以上这些成就,在为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0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荣获国家和各部门的科技成果奖共357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和国家级奖68项;部委级奖168项;院级及其它奖121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共98项;建立了由117名专家组成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34名;硕士生导师83名),为气象部门和各有关部门培养研究生632名(其中:博士生116名;硕士生516名);受到党和国家及各部门表彰的先进集体31个次,先进个人145人次。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还先后与40多个国家开展了较为全面的合作与交流,有数十位专家参加世界气象组织(WMO)以及国际科学计划的工作。对增进国际交往,促进我国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有益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自1978年以来,主持并承担国家和部委重大、重点项目共268项。其中: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攀登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共51项;科技部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159项;国家部委级重点项目58项。此外,还承担了来自横向和本院的项目共93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于1992年进入全国科研院所综合科技实力、运行绩效评价前300强。2001年进入科技部支持的国家公益类研究院。目前已成为我国大气科学领域学科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

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