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硕士培养如何“接地气”?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几年,我国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从省内来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也在逐年上升。 6月9日,省教育厅公布我省今年研究生招生分校计划,18所省属高校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所招硕士研究生中5454名为学术型、3796名为专业型。明年,我省专业型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有望达到1:1。
面对快速增长的招生计划,如何科学地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课题。
开展试点,探索专业培养模式
5月30日,合肥一中一间教室里坐满了省内一线名师、省内外教育专家及本校的青年教师,一场别开生面的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会在这里举行。硕士论文答辩为什么被安排在中学里举行?答案就在答辩会里。
来自合肥师范学院的2012级化学学科教育硕士研究生刘亚丽第一个登上讲台,用播放PPT的形式,阐述了答辩论文的要旨。随即台下的答辩专家逐一提问,这些专家大部分是省级示范高中的特级教师以及985高校的资深教授。专家身后坐着一排排合肥一中的青年教师,他们边听边做笔记。
“在研究生培养改革中,我们规定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来自于基础教育一线的专家不得少于三分之一。 ”合肥师范学院院长吴先良说。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该校被确立为全国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次年,第一批研究生入学。
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分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相比,专业型硕士更强调应用能力培养。 2009年起,我国开始大规模招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而此前,招收的基本上都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据省教育厅统计,最近3年,我省省属高校共招生学术学位26239人,专业学位16025人。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立了专业型硕士点,但是在师资以及培养方式上并没有单独设定,基本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相同。“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扩招后的专硕培养质量和就业前景就不容乐观。 ”教育专家表示,如何创新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教育部选取了部分高校进行改革试点,合肥师范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入选的师范类高校。
突出实践,确保专业方向不走偏
合肥师范学院试点专业是教育硕士,为了在培养方案上突出应用性,该校把省教科院、六安市教育局、部分中学及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都邀请来参加方案制定,依据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乐教、懂教、善教会管”的教学研究型教师和管理研究型人才。
为紧贴一线教学,合肥师范学院优选出合肥一中、合肥六中等6所名校作为首批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工作站,把理论课和实践课交替进行。今年将根据专业领域拓展的需要,计划再增建5所工作站。同时,首批专业硕士研究生也频频出现在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合肥市数学教学研讨会、首届皖台基础教育论坛等一批高级别的大赛和论坛上。只要有基础教学研究的地方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课堂。“如此培养下的研究生方向不会偏向,不会只懂纯理论,就业后在学校成长快。 ”合肥一中党委书记范广伟说,以往在教师招聘中,高学历人才缺乏实践能力是通病。
合肥师范学院这次特殊的答辩会还引起了合肥一中师生的广泛关注。该校部分化学教师全程参与了答辩会,并就自身的教学和受教育经历畅谈了自己的看法。此外,不少合肥一中的同学也利用上课间隙时间前来现场旁听,不仅目睹了基础教育一线名师和专家的风采,而且直观地感受到原本只在高校举行、对他们来说有些神秘的论文答辩过程。答辩主席、华东师范大学王后雄教授告诉记者,硕士答辩受到中学师生的热捧,说明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是十分“接地气”的,这对硕士毕业生就业及今后事业发展大有裨益。
搭建联盟,共享资源和经验
专业硕士重实践的特性,对高校师资建设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也造成不小的压力。记者从合肥师范学院了解到,为了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紧贴一线教学,他们的学位论文选题要求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改革与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2012级学科教学美术方向5位学生的论文题目分别是:《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语言研究》《构建初中美术教学文化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基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美术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途径研究》《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再开发利用研究——以霍邱柳编和阜阳剪纸为例》《初中手工制作课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全部与中小学教学实践密切相关,体现了专业学位论文的实践特色。相应地,在论文答辩中,合肥师范学院就请来了相关领域的中学甚至大学教师作为答辩专家。“能在短时间聚集这么多教育专家,主要得益于学校长期以来本科教育的资源积累。”吴先良说。然而,并非每一所高校都具备这样的条件。能否把学校的“单兵作战”变成有组织、能互相援助的“兵团合作”?就在教育部下达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当天,我省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暨研究生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在合肥举行。此次会议就多单位联合培养专业硕士作出了有益探索。
研究生教育联盟建立后,联盟高校将针对人才开展联合培养。如建立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研究生互访、“三助”岗位互聘、学位论文互评、导师互聘等机制。这将大大缓解专业硕士教育中师资力量短缺的现状;抱团积极融入“长三角”教育协作,推进研究生教育区域联动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将不断提升安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