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MBA :外企高管敲门砖
2008年08月20日
来源:新闻晨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经历过低谷之后,近几年MBA开始复苏,进入第二波报考高峰。
近日,全球MBA巡展(QSWorldMBATour)夏季展在沪举行。据了解,目前报考MBA的途径主要有10月份的联考、1月份的全国统考、中外合作MBA等几种。中外合作MBA由于既兼具国外先进的工商管理经验,又兼顾国内实际情况,而备受外资企业员工的宠爱。
近日,记者采访了同济大学-法国桥路大学SIMBA的市场总监孙岚和上海交通大学-法国马赛商学院AEMBA项目负责人王华博士。
◆选择篇◆
中外合作MBAor联考MBA?
与国内联考MBA不同,中外合作MBA由于全英文授课+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传授模式,成了众多人员敲开外企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钥匙”。不过,到底是选择中外合作MBA还是联考MBA,考生可从结合两者在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区别,根据自己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选择。
入学门槛:以面试为主VS全国统考+面试
国内联考的MBA,要参加全国的统考,达到分数线后,参加各校组织的面试,近几年,面试分数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而中外合作MBA,选拔方式与国外商学院对接,大多采用面试入学的方式,重在考察申请者未来的职场发展潜力。面试内容包括考生的素质、工作背景、管理经验和英语水平等,面试采用全英文方式。攻读方式:在职VS在职+全脱产
国内联考的MBA,既有全脱产的,也有在职攻读的。而中外合作MBA,主要以在职攻读为主。
授课内容:国外课程占主导VS国内授课体系
两者授课大都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不同的是,中外合作MBA的所有课程,以国外商学院的授课体系为主,课程引进了国外当今最先进的管理理论,授课全部采用英文。如同济SIMBA,开设了31门课程,除了10门必修课之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其余课程。学生只要修满17个学分即可,并可选择去海外旅行学习。而交大马赛MBA,除了全程英语授课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到欧洲留学一到三个月不等。而联考MBA,还是以本土课程和教学体系为主。
师 资:国外一流商学院教师VS国内教授
虽然国内联考的MBA也在不断引进国外商学院的一流教授,但数量毕竟有限。而中外合作MBA的师资,近9成是从海外一流的商学院引进来的。为了实现“本土化”,有些院校还为每个教授配了一名中方教授,帮助学生与外方教授进行沟通。如同济SIMBA。同学圈:跨国公司员工居多VS内资企业居多
由于中外合作MBA是全英文教学,授课的内容也偏于国际化,从各院校统计的情况来看,报读的学生以跨国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居多。如同济SIMBA,80%的学生是世界500强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数学生,都有8到9年的工作经验。据孙岚介绍,近几年,报读MBA的学生呈现出日益年轻化的趋势。有的中外合作MBA,还有一定比例的外籍学员,如交大马赛第五期学员,外籍学员的比例为20%,来自大型跨国企业的学员比例占90%。而国内联考MBA的学员,构成比较多样,国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学员旗鼓相当。
[TIPS]
究竟是选择中外合作MBA和国内联考MBA,最终让考生犹豫的主要是3个因素:学费、英语水平和学历证书。
一般而言,中外合作MBA要贵一些,比如同济SIMBA今年的学费是13.8万元,而国内MBA的学费大部分在10万元以下。另外,英语门槛也把很多申请者挡在了门外。对大家比较关心的学历证书,据了解,中外合作MBA颁发的大多是国外合作商学院的MBA学位证书。
◆择校篇◆
哪家中外MBA实力最强?
证——EQUIS、AMBA 和AACSB。此外,《金融时报》每年针对全球MBA等项目的排名也具有参考作用。在选择中外合作MBA的过程中,通过询问商学院是否获得其中的一项或多项认证与排名,可以大致了解学校与项目的整体水平。
虽然众多专业人士对国际上的认证和排名有不同的观点,但王华博士认为,从这些国际认证和排名中,至少可以透视一个商学院的基本水平,为全球同一阵营的商学院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对话的标尺。 据了解,与交大合作的马赛商学院已经获得EQUIS和AMBA认证,AACSB也已经获得了成员资格,进入了正式认证的流程。而SIMBA本身已于2005年获得了AMBA认证,是亚洲首个获此认证的中外合作MBA。
◆职业发展篇◆
中外MBA,超半数毕业生会升迁
据孙岚介绍,从多届中外合作MBA学员攻读前后的职场轨迹图来看,约3成学生在攻读中外合作MBA期间会跳槽,半数以上学生毕业时会取得升迁机会。很多学员会从一个单一的管理领域进入综合高层管理领域。
据了解,企业在迅速扩张时,往往会遇到两大瓶颈,一是资本运作的瓶颈;二是走出国门,与不同文化融合的瓶颈。中外合作MBA课程,打开了与国外管理进行交融的大门。
王华说,学员毕业前后职场的发展轨迹主要有四类,一是从职业经理人转为创业者;二是在同一家跨国公司职位的提升,其中包括负责项目的增加,管辖区域的变大等;三是从业务和运营层面,转到公司的战略层面;四是在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间横向流动,争取做融合中西管理文化的职业金领。
近日,全球MBA巡展(QSWorldMBATour)夏季展在沪举行。据了解,目前报考MBA的途径主要有10月份的联考、1月份的全国统考、中外合作MBA等几种。中外合作MBA由于既兼具国外先进的工商管理经验,又兼顾国内实际情况,而备受外资企业员工的宠爱。
近日,记者采访了同济大学-法国桥路大学SIMBA的市场总监孙岚和上海交通大学-法国马赛商学院AEMBA项目负责人王华博士。
◆选择篇◆
中外合作MBAor联考MBA?
与国内联考MBA不同,中外合作MBA由于全英文授课+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传授模式,成了众多人员敲开外企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钥匙”。不过,到底是选择中外合作MBA还是联考MBA,考生可从结合两者在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区别,根据自己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选择。
入学门槛:以面试为主VS全国统考+面试
国内联考的MBA,要参加全国的统考,达到分数线后,参加各校组织的面试,近几年,面试分数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而中外合作MBA,选拔方式与国外商学院对接,大多采用面试入学的方式,重在考察申请者未来的职场发展潜力。面试内容包括考生的素质、工作背景、管理经验和英语水平等,面试采用全英文方式。攻读方式:在职VS在职+全脱产
国内联考的MBA,既有全脱产的,也有在职攻读的。而中外合作MBA,主要以在职攻读为主。
授课内容:国外课程占主导VS国内授课体系
两者授课大都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不同的是,中外合作MBA的所有课程,以国外商学院的授课体系为主,课程引进了国外当今最先进的管理理论,授课全部采用英文。如同济SIMBA,开设了31门课程,除了10门必修课之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其余课程。学生只要修满17个学分即可,并可选择去海外旅行学习。而交大马赛MBA,除了全程英语授课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到欧洲留学一到三个月不等。而联考MBA,还是以本土课程和教学体系为主。
师 资:国外一流商学院教师VS国内教授
虽然国内联考的MBA也在不断引进国外商学院的一流教授,但数量毕竟有限。而中外合作MBA的师资,近9成是从海外一流的商学院引进来的。为了实现“本土化”,有些院校还为每个教授配了一名中方教授,帮助学生与外方教授进行沟通。如同济SIMBA。同学圈:跨国公司员工居多VS内资企业居多
由于中外合作MBA是全英文教学,授课的内容也偏于国际化,从各院校统计的情况来看,报读的学生以跨国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居多。如同济SIMBA,80%的学生是世界500强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数学生,都有8到9年的工作经验。据孙岚介绍,近几年,报读MBA的学生呈现出日益年轻化的趋势。有的中外合作MBA,还有一定比例的外籍学员,如交大马赛第五期学员,外籍学员的比例为20%,来自大型跨国企业的学员比例占90%。而国内联考MBA的学员,构成比较多样,国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学员旗鼓相当。
[TIPS]
究竟是选择中外合作MBA和国内联考MBA,最终让考生犹豫的主要是3个因素:学费、英语水平和学历证书。
一般而言,中外合作MBA要贵一些,比如同济SIMBA今年的学费是13.8万元,而国内MBA的学费大部分在10万元以下。另外,英语门槛也把很多申请者挡在了门外。对大家比较关心的学历证书,据了解,中外合作MBA颁发的大多是国外合作商学院的MBA学位证书。
◆择校篇◆
哪家中外MBA实力最强?
证——EQUIS、AMBA 和AACSB。此外,《金融时报》每年针对全球MBA等项目的排名也具有参考作用。在选择中外合作MBA的过程中,通过询问商学院是否获得其中的一项或多项认证与排名,可以大致了解学校与项目的整体水平。
虽然众多专业人士对国际上的认证和排名有不同的观点,但王华博士认为,从这些国际认证和排名中,至少可以透视一个商学院的基本水平,为全球同一阵营的商学院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对话的标尺。 据了解,与交大合作的马赛商学院已经获得EQUIS和AMBA认证,AACSB也已经获得了成员资格,进入了正式认证的流程。而SIMBA本身已于2005年获得了AMBA认证,是亚洲首个获此认证的中外合作MBA。
◆职业发展篇◆
中外MBA,超半数毕业生会升迁
据孙岚介绍,从多届中外合作MBA学员攻读前后的职场轨迹图来看,约3成学生在攻读中外合作MBA期间会跳槽,半数以上学生毕业时会取得升迁机会。很多学员会从一个单一的管理领域进入综合高层管理领域。
据了解,企业在迅速扩张时,往往会遇到两大瓶颈,一是资本运作的瓶颈;二是走出国门,与不同文化融合的瓶颈。中外合作MBA课程,打开了与国外管理进行交融的大门。
王华说,学员毕业前后职场的发展轨迹主要有四类,一是从职业经理人转为创业者;二是在同一家跨国公司职位的提升,其中包括负责项目的增加,管辖区域的变大等;三是从业务和运营层面,转到公司的战略层面;四是在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间横向流动,争取做融合中西管理文化的职业金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