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备考经典用书推荐

2012年11月05日 来源:中国日报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当代文学类
    
    洪子诚撰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应该人手一册,其特点是精到,一般认为该版本在未来几十年里都难被超越,尽管书中还有不少空隙等着后人去填补,有些结论也有商榷的余地,然而它的每句话都建立在大量的资料和观点基础上,因此粗看觉得单薄,但看了大量论文和相关著作之后你便会体味出这本书的博大精深。《中国当代文学史》更适合学术研究而非应试,因此我建议要看他在北大的讲课稿——《当代文学史研究:问题与方法》,这本书算是对《当代文学史》的一个重要补充,看了以后会感觉豁然开朗。《问题与方法》有心者往往能读五遍以上,而且每次读都能读出不同的味道。
    
    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尽管针对本科生而编写,较浅显,但这并不能代表这本书含金量低。该书对民间写作和潜在写作的梳理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无论从资料掌握、研究角度、立论方式任何一个方面看,他对五四文学的先锋性分析都代表着国内顶尖水平,不愧是当代文学研究的“南霸天”。他的观点你可能不完全认同,但他的切入点找得太精确,以致你会不自觉忽略掉他的缺陷。另外他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60年(1949-2009)》(全四卷)堪称建国以来中国文学的史料大全,所选资料主要来自当时国内出版的各种报刊、专著和文集,为还原历史现场,全部保留文献原貌。此书与《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可互作参照,当视为《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配套用书。 对陈老师的研究感兴趣的话,不妨找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这三本书进一步领略一下。
    
    孟繁华、程光炜合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2011年10月刚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修订版,长销不衰的原因是它写得实在不错。毕竟才著成没几年,所以观点很新且很大胆,揭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语境、制度化建立、文学生产和传播控制等内在机制和外部制约因素,并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坛变化,大众文学、新世纪文学进行了共时性论述,我认为部分章节已经超越了洪的文学史。况且显而易见的是:这本书更适用于考试,它的脉络更清晰、史实也丰富。
    
    吴秀明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原为上中下三册,2010年1月再版时推出全本上下册和简明读本一册),与其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不同,这是一本“活”的文学史,对1949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以及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既有深入浅出的概括分析,又有充分细致的史料展示。所“写”之“真”,即在于论述分析的客观,和所收史料的丰富全面。此书在手,可免读者“海选”资料之累。 全本信息量之大在所有当代文学史版本中不可匹敌,是目前很多考研学生的重要参考书,简明读本相比之下更适合于教学。吴教授2011年新近推出的《当前文化现象与文学热点》直接切入当前文学现状,充分凸显了现当代文学的独特优势和个性魅力。
    
    黄子平的《灰阑中的叙述》(原名《革命·历史·小说》),这是一本非常棒的文学评论,把建国后出现的革命历史小说给彻底解构了,书中的不少观点向来为人称道。黄可是钱理群的老友,也是钱老非常佩服的人。
    
    李杨的《抗争宿命之路》、《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前一本是他的博士论文,绝对堪称北大当代文学专业几篇最优秀的博士论文之一,后一本是对前一本的扩展。——这两本书的考证以及观点都大有可圈可点之处,水准非常之高。
    
    曹文轩的《二十世纪末文学现象研究》和《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这两本要细读。曹更强调审美,和枯燥的文学史作品不一样。在大家都关注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时候,他却一直在做与文学审美有关的工作,这是非常难得的。我还要对想考北大的人强调一句:曹目前是北大中文系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感兴趣的我们补充他的《小说门》和《第二世界》。
    
    许多余的《笔尖的舞蹈:80后文学见证》(原名《80后文学史》),是中国第一部(且是目前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概述80后作家群及其成长历程的文艺理论著作。本不该列在这里,但如果你和我一样认为他们(或者说“我们”)将主宰中国未来50年的文学发展史,那么就请首先和我一起从这本书入手,解读这群人的生存状态。
    
    其它重要资料:
    
    董之林《旧梦新知——“十七年”小说论稿》、《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
    
    洪子诚《1956:百花时代》,与刘登翰合著《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与谢冕合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
    
    南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后革命的转移》。
    
    唐小兵《英雄与凡人的时代——解读20世纪》。
    
    张颐武《在边缘处追索》,与谢冕合著《大转型》。
    
    胡河清《灵地的缅想》。
    
    谢有顺《我们内心的冲突》。
    
    陈晓明《文学超越》、《无边的挑战》、《表意的焦虑》。
    
    旷新年《沉默的声音》、《写在当代文学边上》 。
    
    韩毓海《从“红玫瑰”到“红旗”》、《天下》、《锁链上的花环》。
    
    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
    
    王尧《迟到的批判:当代作家与“革命文学”》。
    
    陆绍阳《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
    
    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 。
    
    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与孟悦合著《浮出历史地表——现代中国妇女文学研究》。
    
    贺桂梅《转折的年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人文学的想象力》,两书对文学史的梳理功夫、对女性主义理论的解读水平,都有过常人之处。
    
    吕林《世纪末的精神守望——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主湖》。
    
    邓晓芒《灵魂之旅: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存意境》。
    
    许纪霖等合著《启蒙的自我瓦解:19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界重大论争研究》。
    
    张志忠主编《新时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重要现象评述:1978-2008》。
    
    林贤治《中国新诗五十年》、《中国散文五十年》、《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
    
    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卷》,这是月刊,国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当下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里面都能找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