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案例加点评”是成功备考方案

2012年06月04日 来源:跨考教育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求学考研》邀请辅导教师点评:
    
    以上4位同学各有侧重地讲了自己的考研经验,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参照。总的来说,选择考教育学,要对全局有一个很好的把握。
    
    第一,考生要对教育学有一个较为清醒的全面认识。在报考之前,考生就应该及早了解它的内容范围、指定教材、历年试题等情况。确定了要报考的学校后,要及时把握学校的最新动态,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根据自己的专业课水平,确定专业课的复习进度和投入的精力,根据这些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考生一定要对考研的大形势,希望报考的学校、专业,自身的实力等作详细、客观的分析,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
    
    第三,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如果准备的时间比较早,可以在就近院校旁听教育学基础和教育史的课程。事实上,关于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的内容没有院校间的差别,旁听的目的是增进自己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备考时,不要放松对教育学基本素质的培养。通常情况是,由于备考的目的性太强,很多跨考生忽视了对教育学基本素质的培养,死记硬背了很多知识点,考研成绩不错。但随着考研压力的缓解,识记的知识点慢慢淡忘,所以跨考生多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进校仍要补修教育学、心理学。
    
    第四,复习的时候不要死记硬背,一定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由于背诵的效率比较高,很多跨考生选择这种学习方法。但死记硬背的弱点是削弱了思维的敏捷性和对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敏感性。大多数导师在复试的时候看一个学生是否是可造之才,都会看考生有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对某一问题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复习备考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
    
    第五,信息的获取,可以经常去报考院校的考研论坛看看,与他人分享专业课资料,自己也可以注意搜集整理。还要养成阅读教育报的好习惯,比如《中国教育报》,能让你在第一时间把握最重要的教育政策和动向。
    
    第六,考研的态度是贵在坚持。一般来说,到了12月底,考生往往会陷入极度焦虑的状态,很容易自我放弃,这时一定要随时调整心态,从容应对考研。
    
    推荐读本
    
    跨考生最大的薄弱处是基础知识,因此,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对跨考生来说很关键。以下推荐一些教育类基本读物:
    
    1.近5年的《教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2.近1年的《中国教育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承印;
    
    3.近2~3年的《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大学主办;
    
    4.《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 著,李其龙 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民主主义与教育》,【美】杜威 著,王承绪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6.《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 著,傅任敢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爱弥尔(论教育)》【法】卢梭 著,李平沤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论语译注》,杨伯峻 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9.《学记评注》,高时良 编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10.《孟子》,梁海明 译注,远方出版社2004年版。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