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文学史:点睛名词解释 跨越第一门槛
2012年01月04日
来源:跨考教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文化史在历届考研专业课题目中,设计内容较细,虽然题型不多,但考点较丰富。在考研复习的冲刺阶段,如何真正做到点题成金,实现效率最大化?跨考教育中国文学史教研室名师精心为同学们汇编出名词解释15大高频题目,助力同学们在答题的第一道门槛上信心十足!
1、骚体赋
骚体赋是汉赋的一种,指在体制上模仿楚辞体并且以赋名篇的作品。楚辞的创作在汉代没有新的发展,许多作品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意模仿屈原的《离骚》、《九章》,有些则只是袭取楚辞体的形式,被称为骚体赋。骚体赋并不等于楚辞,它已经被散文化了,是楚辞演变为汉大赋的过度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代表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等。骚体赋的创作对汉大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2、江西诗派
宋代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领袖是黄庭坚,其他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创作上重视句法、喜用拗句,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风格生新瘦硬,在后代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3、才子佳人小说
我国明清短篇小说的类型之一,这类小说中男主人公都是有才有德的公子,女主人公亦能作诗善歌,温柔美丽,故事情节多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线索,且有一个固定的情节模式:主人公一见钟情,接而私定终身,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被迫离散,后因男主人公科举取仕成功而得团圆;小说的书名也多以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来截取串成。代表作主要有《玉娇梨》、《平山冷燕》等。这类小说在我国后来的小说创作中有很大影响,近代邪侠小说及后来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可以说是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4、独幕喜剧圣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西林是现代喜剧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戏剧人物、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为现代话剧特别是喜剧的创造提供了堪称规范的作品。而他的代表作《一只马蜂》、《压迫》都是独幕剧,都是选取生活中的微笑矛盾冲突,通过人物性格的差异,以小见大加以表现。他的独幕喜剧结构常常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结尾出人意料。所以他被称为“独幕喜剧圣手”。
5、雨巷诗人
“雨巷诗人”是对现代诗人戴望舒的称呼。戴望舒是新诗现代派的代表人物,他将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歌的朦胧美和中国传统诗歌的古朴美结合在一起,追求纯诗的艺术,表现病态的心理和浊世的哀音。《雨巷》是他最具影响的代表作,选用李璟“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象,个人理想和现实的撞击是其要抒发的中心情感。表达的是一种普遍的忧郁性的时代情绪,甚至可以说是一曲理想的哀歌。故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
6、《文选》
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这部总集是梁昭明太子萧统在东宫时延集文人们共同编订的,所以又称《昭明文选》。他编《文选》是企图用南朝文笔之辨的理论来划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此书自唐初李善加以注释后,就得到广泛的流传,唐以后的文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学习文学的教科书。
7、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八位散文家。他们都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参加者,为我国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唐宋八大家”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明代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
8、杂剧
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科、白相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其特点是全用北方曲调,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到底,体制多为四折一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剧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和王实甫等。
9、《财主底儿女们》
《财主底儿女们》是路翎最重要的作品,胡风曾对这部小说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在这部“可以堂皇地冠以史诗的名称的长篇小说里面,作者路翎所追求的是以青年知识分子为辐射中心的现代中国历史动态”,侧重揭示“历史事变下面的精神世界底下的波澜和它们的来龙去脉”。作品以“一·二八”上海抗战到苏德战争爆发十年间我国的社会生活为背景,描写了苏州首富、封建大家族蒋捷三一家的分崩离析,集中描写了财主的儿女们(出身于门阀世家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大时代浪潮冲激下的苦难的心灵历程。作品人物众多,时空广阔,大事迭出,气势相当宏大。
10、《雅舍小品》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从1940年开始写的散文作品集,至1947年辑为一册,1949年赴台后出版。他在散文创作中回避抗战题材,专注于日常人生,虽在国难之中,也能潜心营造他的闲适悠游的艺术境界。这是随缘自娱的达士情怀的体现。他也把玩世态人情,针对一些人生笑料和俗人常态,诸如虚荣好胜、偏执狭隘等通病,多用亦庄亦谐的笔法加以喜剧化,委婉讽喻,谑而不虐。文体上,《雅舍小品》熔散文杂文于一炉,夹叙夹议,情理中和,这在40年代文坛可算独标一格,它延续和发展了闲适派散文的神髓;虽然由于时代原因而被冷落多年,终究在海内外流传开来。赴台后,梁实秋还著有《雅舍小品》续集、三集、四集和《雅舍散文》等作品。
11、楚辞
楚辞指的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它的直接渊源应该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后世也以“楚辞”来代指这些作品。
12、《元曲选》
《元曲选》是明代臧懋循编辑的一部杂剧选集。其中收录元代杂剧九十四种,明代杂剧六种,总计一百种,故又称《元人百种曲》。《元曲选》中所收元代作品,占现存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集中收录了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等众多作家的名剧,故影响很大,它对元代杂剧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后世研究元代杂剧,一般都以本书为据。
13、公安派(文学流派)
在晚明文学领域,公安派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公安派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性灵说”便是他们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口号。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提出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反对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对后世的散文创作影响较大。
14、沉钟社
“五四”时期出现的一个文学社团。1922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创办《浅草》季刊,并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中出过《文艺旬刊》,其骨干成员又于1929年秋组成沉钟社,办有《沉钟》周刊、半月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方面则有冯至的诗歌,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的小说,多抒写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色彩。
15、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汉末建安时期文坛上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影响很大。
1、骚体赋
骚体赋是汉赋的一种,指在体制上模仿楚辞体并且以赋名篇的作品。楚辞的创作在汉代没有新的发展,许多作品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意模仿屈原的《离骚》、《九章》,有些则只是袭取楚辞体的形式,被称为骚体赋。骚体赋并不等于楚辞,它已经被散文化了,是楚辞演变为汉大赋的过度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代表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等。骚体赋的创作对汉大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2、江西诗派
宋代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领袖是黄庭坚,其他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创作上重视句法、喜用拗句,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风格生新瘦硬,在后代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3、才子佳人小说
我国明清短篇小说的类型之一,这类小说中男主人公都是有才有德的公子,女主人公亦能作诗善歌,温柔美丽,故事情节多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线索,且有一个固定的情节模式:主人公一见钟情,接而私定终身,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被迫离散,后因男主人公科举取仕成功而得团圆;小说的书名也多以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来截取串成。代表作主要有《玉娇梨》、《平山冷燕》等。这类小说在我国后来的小说创作中有很大影响,近代邪侠小说及后来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可以说是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4、独幕喜剧圣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西林是现代喜剧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戏剧人物、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为现代话剧特别是喜剧的创造提供了堪称规范的作品。而他的代表作《一只马蜂》、《压迫》都是独幕剧,都是选取生活中的微笑矛盾冲突,通过人物性格的差异,以小见大加以表现。他的独幕喜剧结构常常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结尾出人意料。所以他被称为“独幕喜剧圣手”。
5、雨巷诗人
“雨巷诗人”是对现代诗人戴望舒的称呼。戴望舒是新诗现代派的代表人物,他将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歌的朦胧美和中国传统诗歌的古朴美结合在一起,追求纯诗的艺术,表现病态的心理和浊世的哀音。《雨巷》是他最具影响的代表作,选用李璟“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象,个人理想和现实的撞击是其要抒发的中心情感。表达的是一种普遍的忧郁性的时代情绪,甚至可以说是一曲理想的哀歌。故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
6、《文选》
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这部总集是梁昭明太子萧统在东宫时延集文人们共同编订的,所以又称《昭明文选》。他编《文选》是企图用南朝文笔之辨的理论来划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此书自唐初李善加以注释后,就得到广泛的流传,唐以后的文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学习文学的教科书。
7、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八位散文家。他们都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参加者,为我国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唐宋八大家”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明代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
8、杂剧
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科、白相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其特点是全用北方曲调,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到底,体制多为四折一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剧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和王实甫等。
9、《财主底儿女们》
《财主底儿女们》是路翎最重要的作品,胡风曾对这部小说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在这部“可以堂皇地冠以史诗的名称的长篇小说里面,作者路翎所追求的是以青年知识分子为辐射中心的现代中国历史动态”,侧重揭示“历史事变下面的精神世界底下的波澜和它们的来龙去脉”。作品以“一·二八”上海抗战到苏德战争爆发十年间我国的社会生活为背景,描写了苏州首富、封建大家族蒋捷三一家的分崩离析,集中描写了财主的儿女们(出身于门阀世家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大时代浪潮冲激下的苦难的心灵历程。作品人物众多,时空广阔,大事迭出,气势相当宏大。
10、《雅舍小品》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从1940年开始写的散文作品集,至1947年辑为一册,1949年赴台后出版。他在散文创作中回避抗战题材,专注于日常人生,虽在国难之中,也能潜心营造他的闲适悠游的艺术境界。这是随缘自娱的达士情怀的体现。他也把玩世态人情,针对一些人生笑料和俗人常态,诸如虚荣好胜、偏执狭隘等通病,多用亦庄亦谐的笔法加以喜剧化,委婉讽喻,谑而不虐。文体上,《雅舍小品》熔散文杂文于一炉,夹叙夹议,情理中和,这在40年代文坛可算独标一格,它延续和发展了闲适派散文的神髓;虽然由于时代原因而被冷落多年,终究在海内外流传开来。赴台后,梁实秋还著有《雅舍小品》续集、三集、四集和《雅舍散文》等作品。
11、楚辞
楚辞指的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它的直接渊源应该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后世也以“楚辞”来代指这些作品。
12、《元曲选》
《元曲选》是明代臧懋循编辑的一部杂剧选集。其中收录元代杂剧九十四种,明代杂剧六种,总计一百种,故又称《元人百种曲》。《元曲选》中所收元代作品,占现存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集中收录了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等众多作家的名剧,故影响很大,它对元代杂剧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后世研究元代杂剧,一般都以本书为据。
13、公安派(文学流派)
在晚明文学领域,公安派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公安派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性灵说”便是他们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口号。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提出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反对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对后世的散文创作影响较大。
14、沉钟社
“五四”时期出现的一个文学社团。1922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创办《浅草》季刊,并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中出过《文艺旬刊》,其骨干成员又于1929年秋组成沉钟社,办有《沉钟》周刊、半月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方面则有冯至的诗歌,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的小说,多抒写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色彩。
15、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汉末建安时期文坛上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