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新大纲解析之心理统计与测量
2009年09月08日
来源:人民网教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心理统计与测量由于涉及部分数学知识,使许多跨专业考生也是望而生畏,其实与实验心理学道理相似,二者也是心理学专业中的研究方法部分,心理统计学为心理学研究结果分析提供支持,而心理测量学则着重为心理学实践服务,二者也是工具性的。
因此在复习中,考生要将知识点框架性地认识,统计学从描述到推论,由浅入深,相应地统计的效力也是由弱到强,统计的科学性也渐渐显现;测量学围绕心理量表这一核心,介绍其相关要素,发展的历史、理论、编制、应用、解释等,因此系统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下面我们先将这两门课的考察目标统一分析,再分别对两门课程提出解析和具体的复习建议。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
2.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
3.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其结果进行解释。
从考查目标可以发现其对基础的强调,对于心理统计学和测量学的复习不必像解数学题那样求深求广,关键是掌握统计与测量学知识对于解决心理学问题的意义。如描述统计中如何运用统计图表表现一个研究的结果,呈现的过程需注意哪些问题。因此,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中要学会和心理学实际问题的结合,光靠读书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才能提高这种运用公式、原理解决心理学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及建议】(一)
心理统计学
心理统计偏向于数学,对于文科的同学来说可能最为头疼,里面还会涉及很多公式,公式最后是要去记忆的。但应注意复习统计学时,由于定义、理论和观点不多,关键是应用公式解决问题,一定要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勤加练习。什么样的问题对应哪种公式,只有亲自做过才能体会,熟练后也才能得心应手。
作为研究的工具性学科,这门课也要从整体上有个把握,大纲中将心理统计划分为两大部分内容,分别是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其中描述统计又包括了统计图表、差异量数、集中量数、相对量数、相关量数等五小部分。推论统计部分包括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七部分。
首先明确描述统计的主要功用是什么?推断统计主要功用是什么。描述统计涉及是数据的基本的、初步的处理,是对数据集中的、相对的、相关性趋势的描述或反映,是必须的基础的部分,而推断统计则是在描述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检验和挖掘,在这种更进一步的处理中,发现更深层次的心理现象的规律和其中蕴含的关系以至预测性。
具体来讲,不管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都有一个层层递进的逻辑,复习时一定要逐层推进。虽然需要记忆公式,却不能像生搬硬套一样记忆和运用,而是在统计原理的理解基础上识记,但复杂公式的推导我们没有必要深究,关键是在了解其基本原理后,利用正确的公式处理数据以达到预期的统计目的。
可将知识点概括为统计的基础部分、统计检验、参数的估计和回归分析。统计基础部分包括描述统计整体和推断统计中的数学基础;统计检验包括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而参数检验又分为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包括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部分。其中统计基础是基础,理解难度不大,而统计检验是重点,用于分析样本和总体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
应注意区分各种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的应用基础和适用范围,可以进行综合整理记忆。参数估计是用一个数值或者一个区间来表示未知总体的参数或者参数的变化范围。该部分应多通过练习增强辨别能力和熟练度。回归分析也是对结果进行深入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回归分析可反映因果关系乃至预测关系,而检验是一种相关关系。
这四部分的关系有较强的逻辑性,但分别掌握时也非易事,考生要多加练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难点及时思考和解决,例如今年简答题涉及的两种错误的问题就是复习时一个难点问题,我们应对这类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理解基础上练习,用练习的反馈加深理解,增强能力。(二)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相对于心理统计学理解上难度降低,但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也需要下一番功夫。
心理测量围绕心理量表这个核心主要分为测验理论和测验应用两大部分。其中理论部分包括测量的理论基础、信度和效度、误差、项目分析;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施测、测验常模、标准参照测验、心理测量理论的新发展。这一部分内容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应准备一本学习笔记,对于每部分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例如信度和效度整理时,可以从它们的含义、估计方法、影响因素和改进、功能几方面拎出一个知识链条,既便于记忆又方便比较, 关于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相关知识点也可以用类似的思路进行整理和记忆,09年的简答题中就涉及了相关的考点,可见我们应该以系统的观点来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这一部分中,关于测验的编制更体现了学习的系统性,编制的各个环节都是相扣的,一定要联系起来掌握。心理测量理论的新发展我们可以适当了解,不必深究,前文我已说过,对于较新的尚不成熟的理论在考试中以大题形式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但选择题会涉及,因此我们可以再认这些理论中的关键点就可以了。此外,对于这部分信度、效度、项目区分度等的计算也是重点,考生需要勤加练习。
心理测验的应用部分主要是几大心理测验:成就、智力、能力、人格测验。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心理测验在实际中的应用。考生应在学习中关注各类测验的定义、特点、编制、实施和解释的大致内容。同时要识记经典的测验,如人格测验中,自陈测验中有哪些,投射测验有哪些,情景测验有哪些以及他们的适用性等等。总体来说这部分内容既非考查的重点,同时识记难度也不大。
总之,这两部分中,测验理论是重点,信度、效度的分析,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测验的制作过程等重在理解,不需要死记硬背。各种测验主要是了解每种测验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著名量表。同时特别强调的是测验部分很可能会考察它的应用方面,所以不仅要再认和记忆其中的细节,也要注意对其应用方面的思考和练习。
【参考书目】
1.心理统计学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师大出版社
这本书很老也很经典,有它参考基本就没问题了。但统计关键是练习,要通过其他教辅题来加深认识。
2.心理测量学
《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崎等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心理测量》 金瑜 华东师大出版社
第一本看起来逻辑和层次清楚一些,个别不清晰的问题可以结合第二本书。
其实没有可以完全契合大纲内容的教材,每本书都有它的不足,应该广泛吸收,但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以上面的书为主线就可以了。个人以为还是重在自己的消化和练习。
因此在复习中,考生要将知识点框架性地认识,统计学从描述到推论,由浅入深,相应地统计的效力也是由弱到强,统计的科学性也渐渐显现;测量学围绕心理量表这一核心,介绍其相关要素,发展的历史、理论、编制、应用、解释等,因此系统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下面我们先将这两门课的考察目标统一分析,再分别对两门课程提出解析和具体的复习建议。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
2.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
3.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其结果进行解释。
从考查目标可以发现其对基础的强调,对于心理统计学和测量学的复习不必像解数学题那样求深求广,关键是掌握统计与测量学知识对于解决心理学问题的意义。如描述统计中如何运用统计图表表现一个研究的结果,呈现的过程需注意哪些问题。因此,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中要学会和心理学实际问题的结合,光靠读书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才能提高这种运用公式、原理解决心理学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及建议】(一)
心理统计学
心理统计偏向于数学,对于文科的同学来说可能最为头疼,里面还会涉及很多公式,公式最后是要去记忆的。但应注意复习统计学时,由于定义、理论和观点不多,关键是应用公式解决问题,一定要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勤加练习。什么样的问题对应哪种公式,只有亲自做过才能体会,熟练后也才能得心应手。
作为研究的工具性学科,这门课也要从整体上有个把握,大纲中将心理统计划分为两大部分内容,分别是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其中描述统计又包括了统计图表、差异量数、集中量数、相对量数、相关量数等五小部分。推论统计部分包括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七部分。
首先明确描述统计的主要功用是什么?推断统计主要功用是什么。描述统计涉及是数据的基本的、初步的处理,是对数据集中的、相对的、相关性趋势的描述或反映,是必须的基础的部分,而推断统计则是在描述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检验和挖掘,在这种更进一步的处理中,发现更深层次的心理现象的规律和其中蕴含的关系以至预测性。
具体来讲,不管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都有一个层层递进的逻辑,复习时一定要逐层推进。虽然需要记忆公式,却不能像生搬硬套一样记忆和运用,而是在统计原理的理解基础上识记,但复杂公式的推导我们没有必要深究,关键是在了解其基本原理后,利用正确的公式处理数据以达到预期的统计目的。
可将知识点概括为统计的基础部分、统计检验、参数的估计和回归分析。统计基础部分包括描述统计整体和推断统计中的数学基础;统计检验包括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而参数检验又分为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包括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部分。其中统计基础是基础,理解难度不大,而统计检验是重点,用于分析样本和总体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
应注意区分各种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的应用基础和适用范围,可以进行综合整理记忆。参数估计是用一个数值或者一个区间来表示未知总体的参数或者参数的变化范围。该部分应多通过练习增强辨别能力和熟练度。回归分析也是对结果进行深入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回归分析可反映因果关系乃至预测关系,而检验是一种相关关系。
这四部分的关系有较强的逻辑性,但分别掌握时也非易事,考生要多加练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难点及时思考和解决,例如今年简答题涉及的两种错误的问题就是复习时一个难点问题,我们应对这类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理解基础上练习,用练习的反馈加深理解,增强能力。(二)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相对于心理统计学理解上难度降低,但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也需要下一番功夫。
心理测量围绕心理量表这个核心主要分为测验理论和测验应用两大部分。其中理论部分包括测量的理论基础、信度和效度、误差、项目分析;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施测、测验常模、标准参照测验、心理测量理论的新发展。这一部分内容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应准备一本学习笔记,对于每部分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例如信度和效度整理时,可以从它们的含义、估计方法、影响因素和改进、功能几方面拎出一个知识链条,既便于记忆又方便比较, 关于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相关知识点也可以用类似的思路进行整理和记忆,09年的简答题中就涉及了相关的考点,可见我们应该以系统的观点来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这一部分中,关于测验的编制更体现了学习的系统性,编制的各个环节都是相扣的,一定要联系起来掌握。心理测量理论的新发展我们可以适当了解,不必深究,前文我已说过,对于较新的尚不成熟的理论在考试中以大题形式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但选择题会涉及,因此我们可以再认这些理论中的关键点就可以了。此外,对于这部分信度、效度、项目区分度等的计算也是重点,考生需要勤加练习。
心理测验的应用部分主要是几大心理测验:成就、智力、能力、人格测验。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心理测验在实际中的应用。考生应在学习中关注各类测验的定义、特点、编制、实施和解释的大致内容。同时要识记经典的测验,如人格测验中,自陈测验中有哪些,投射测验有哪些,情景测验有哪些以及他们的适用性等等。总体来说这部分内容既非考查的重点,同时识记难度也不大。
总之,这两部分中,测验理论是重点,信度、效度的分析,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测验的制作过程等重在理解,不需要死记硬背。各种测验主要是了解每种测验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著名量表。同时特别强调的是测验部分很可能会考察它的应用方面,所以不仅要再认和记忆其中的细节,也要注意对其应用方面的思考和练习。
【参考书目】
1.心理统计学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师大出版社
这本书很老也很经典,有它参考基本就没问题了。但统计关键是练习,要通过其他教辅题来加深认识。
2.心理测量学
《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崎等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心理测量》 金瑜 华东师大出版社
第一本看起来逻辑和层次清楚一些,个别不清晰的问题可以结合第二本书。
其实没有可以完全契合大纲内容的教材,每本书都有它的不足,应该广泛吸收,但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以上面的书为主线就可以了。个人以为还是重在自己的消化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