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政治考前预测:物质世界和实践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正确地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这一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1.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实践的本质含义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生产劳动实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
③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
2.实践与人的存在
(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中,人类的本质力量才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
(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这种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便构成了人的物质生活本身,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自身。总之,实践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因此,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4.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后,就从总体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5.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