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考研政治冲刺核心资料:总结十七大精神
2010年01月06日
来源:腾讯考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
答: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2、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答: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
答: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5、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
答: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6、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和重大意义:
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
答: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改为:
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改革开放的目的:
答: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答: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5、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的内涵:
答:第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
第二,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17、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8、“以人为本”要做到:
答: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答: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21、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2、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与新要求:
答: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3、十七大报告在我们党提出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什么文明?
答:生态文明。
24、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个方向、一个根本、一个目标:
答: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以及保持社会稳定有序为目标。
2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答:人民当家作主。
26、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答: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2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答:依法治国。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答: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和谐文化的内核,没有它,和谐文化的“神”就散了,就失去了灵魂、迷失了方向。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体现、来反映、来传播。
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答: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31、“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答:一般认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包括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要素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措施:
答: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3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
答: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答:社会和谐。
35、“财产性收入”的概念:
答: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36、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
答: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遵循的方针: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38、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9、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途径:
答: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
4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
答: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答: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2、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答: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
答: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5、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
答: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6、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和重大意义:
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
答: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改为:
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改革开放的目的:
答: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答: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5、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的内涵:
答:第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
第二,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17、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8、“以人为本”要做到:
答: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答: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21、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2、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与新要求:
答: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3、十七大报告在我们党提出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什么文明?
答:生态文明。
24、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个方向、一个根本、一个目标:
答: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以及保持社会稳定有序为目标。
2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答:人民当家作主。
26、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答: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2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答:依法治国。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答: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和谐文化的内核,没有它,和谐文化的“神”就散了,就失去了灵魂、迷失了方向。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体现、来反映、来传播。
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答: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31、“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答:一般认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包括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要素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措施:
答: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3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
答: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答:社会和谐。
35、“财产性收入”的概念:
答: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36、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
答: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遵循的方针: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38、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9、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途径:
答: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
4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
答: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