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孙站河老师考研时事政治讲义
2009年11月25日
来源:求学|跨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二部分 国际形势与政策
一、2009年考研政治试题国际时事框架图表分布
由此可界定2010年国际时政的复习指向:从经济、政治和外交三个角度,着重区域国际组织及会议、大国关系及中国的全方位外交,认知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及实践,以期取得举一反三的复习效果。
1.在2008年4月中旬举行的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上,一举成为第一大党的是()
A.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B.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
C.尼泊尔大会党D.尼泊尔民族主义党
二、当代世界经济
1.(意义)中国政府参与救市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具体意义在于()
A.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应有之举B.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长远之策
C.把金融危机的输人性影响降到最低限度D.在国内外增强信心、稳定预期,推动各国走出危机
2.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先后召开三次二十国金融峰会的不同时间与地点是()
A.2008年II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B.2009年4月英国伦敦峰会
C.2009年6月日本东京D.2009年9月美国匹兹堡峰会
3.(中国主张)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针对国际金融危机。主张重点实施改革举措有()
A.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
B.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C.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
D.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4.(问题所在)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上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是指()
A.部分国家储蓄消费失衡、贸易收支失衡
B.世界财富分配失衡、资源拥有和消耗失衡、国际货币体系失衡
C.从根本上看.失衡根源是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
D.西方国家主导全球经济走向
5.(努力方向)胡锦涛主席建议“金砖四国”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着重进行的努力是()
A.努力克服困难,争取率先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尽快恢复增长
B.共同推动制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方案,切实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致力于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C.呼吁国际社会不能因为应对危机而忽视发展问题、减少发展投人,致力于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D.致力于确保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在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同时.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完善处理影响发展的其他问题
6.(主要原则)俄罗斯首次“金砖四国”领导人峰会强调的一个改革后的世界金融经济体系应包含的主要原则有()
A.国际金融机构的决策和执行应该民主、透明B.坚实的法律基础
C.各国监管机构和国际标准制定机构的活动互不抵触D.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实践
7.(共同主张)在IMF的增资与改革方案中,新兴经济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主张是()
A.彻底改革美国控制IMF的局面
B.增加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C.让新兴市场国家掌握控制权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平等享有控制权
8.在今年2500亿美元的增资方案中,中国购买500亿美元提款权(SDR)使用的货币是()
A.美元B.欧元C.日元D.人民币
三、国际组织和会议(世界政治)
1.2009年9月21日至25日,胡锦涛主席赴美国纽约和匹兹堡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这些峰会包括()
A.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B.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
C.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问题峰会D.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
1.(产生原因)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非传统安全威胁之-B.气候问题谈判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
C.西方试图借气候、环保问题抢占发展“低炭经济”的先机D.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主要的碳排放大国
2.(影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讲话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
A.是人类发展进行中出现的问题
B.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C.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
D.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
3.(立足点)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涉及全球共同利益,更关乎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必须()
A.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基本需求
B.特别重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非洲国家的困难处境
C.认真倾听发展中国家声音、尊重发展中国家诉求
D.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提高发展中国家内在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
4.(中国的主张)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胡锦涛提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
A.履行各自责任是核心,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至关重要
B.实现互利共赢是目标,气候变化没有国界,需要国际社会同舟共济、齐心协力
C.促进共同发展是基础,没有共同发展,特别是没有发展中国家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就没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D.确保资金技术是关键,发达国家应该担起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充足的可预期的资金支持,这是对人类未来的共同投资
5.(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
A.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
B.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C.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D.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二)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
1.(共同构建和谐世界)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继续携手并进,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做到()
A.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B.用更全面的观点看待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C.用更开放的态度开展合作,推动互利共赢D.用更宽广的胸襟相互包容,实现和谐共处
(三)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
1.(采取的措施)2009年9月24日.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了题为《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为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要努力做到()
A.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大环境.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增加各国安全感,促进发展,消除贫困,消除冲突和动荡根源
B.充分尊重和照顾各国正当合理的安全关切,不把本国安全凌驾于别国安全之上,通过互利共赢实现普遍安全
C.致力于建立相互理解和信赖的国家关系,化解分歧和猜疑,在平等基础上开展对话和合作
D.坚持多边主义,巩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集体安全体系,增强其公正性和合理性,使之在国际安全合作中发挥强大作用
2.(中国提出的摆脱核战争威胁的主张)2009年9月2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上发表《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讲话中指出,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首先应该摆脱核战争威胁。中国提出的主张有()
A.维护全球战略平衡和稳定,积极推进核裁军进程
B.放弃以首先使用核武器为基础的核威慑政策,切实减少核武器威胁
C.巩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防止核武器扩散
D.充分尊重各国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大力加强核安全,切实减少核风险
3.(中国的核政策)《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讲话指出,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为此中国的核政策主要有()
A.中国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B.中国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将继续把白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
C.继续为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作出努力
D.中国愿继续为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发挥建设性作用
一、2009年考研政治试题国际时事框架图表分布
|
当代世界经济 |
国际组织及会议 |
区域国际 |
大国关系与构建国际新秩序 |
中国的全方位外交及其他重大国际时事 |
|||||||||||||||
联合国大会 |
世 |
核裁军大会 |
20 |
上 |
北 |
欧 |
中美 |
美俄 |
日 |
东北亚 |
东亚 |
东南亚 |
南亚 |
中亚 |
欧洲 |
非洲 |
大洋洲 |
南美洲 |
||
考点 |
金融危机 |
|
|
|
|
|
|
|
|
|
|
朝核 |
中日韩 |
东盟 |
美印 |
|
|
索马里 |
中澳 |
巴西 |
分值 |
|
|
|
|
|
|
|
|
|
|
|
|
|
|
1 |
|
|
|
|
|
内容 |
|
|
|
|
|
|
|
|
|
|
|
|
|
|
尼泊尔选举 |
|
|
|
|
|
1.在2008年4月中旬举行的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上,一举成为第一大党的是()
A.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B.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
C.尼泊尔大会党D.尼泊尔民族主义党
二、当代世界经济
1.(意义)中国政府参与救市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具体意义在于()
A.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应有之举B.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长远之策
C.把金融危机的输人性影响降到最低限度D.在国内外增强信心、稳定预期,推动各国走出危机
2.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先后召开三次二十国金融峰会的不同时间与地点是()
A.2008年II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B.2009年4月英国伦敦峰会
C.2009年6月日本东京D.2009年9月美国匹兹堡峰会
3.(中国主张)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针对国际金融危机。主张重点实施改革举措有()
A.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
B.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C.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
D.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4.(问题所在)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上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是指()
A.部分国家储蓄消费失衡、贸易收支失衡
B.世界财富分配失衡、资源拥有和消耗失衡、国际货币体系失衡
C.从根本上看.失衡根源是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
D.西方国家主导全球经济走向
5.(努力方向)胡锦涛主席建议“金砖四国”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着重进行的努力是()
A.努力克服困难,争取率先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尽快恢复增长
B.共同推动制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方案,切实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致力于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C.呼吁国际社会不能因为应对危机而忽视发展问题、减少发展投人,致力于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D.致力于确保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在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同时.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完善处理影响发展的其他问题
6.(主要原则)俄罗斯首次“金砖四国”领导人峰会强调的一个改革后的世界金融经济体系应包含的主要原则有()
A.国际金融机构的决策和执行应该民主、透明B.坚实的法律基础
C.各国监管机构和国际标准制定机构的活动互不抵触D.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实践
7.(共同主张)在IMF的增资与改革方案中,新兴经济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主张是()
A.彻底改革美国控制IMF的局面
B.增加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C.让新兴市场国家掌握控制权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平等享有控制权
8.在今年2500亿美元的增资方案中,中国购买500亿美元提款权(SDR)使用的货币是()
A.美元B.欧元C.日元D.人民币
三、国际组织和会议(世界政治)
1.2009年9月21日至25日,胡锦涛主席赴美国纽约和匹兹堡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这些峰会包括()
A.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B.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
C.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问题峰会D.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
1.(产生原因)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非传统安全威胁之-B.气候问题谈判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
C.西方试图借气候、环保问题抢占发展“低炭经济”的先机D.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主要的碳排放大国
2.(影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讲话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
A.是人类发展进行中出现的问题
B.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C.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
D.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
3.(立足点)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涉及全球共同利益,更关乎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必须()
A.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基本需求
B.特别重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非洲国家的困难处境
C.认真倾听发展中国家声音、尊重发展中国家诉求
D.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提高发展中国家内在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
4.(中国的主张)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在讲话中胡锦涛提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
A.履行各自责任是核心,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至关重要
B.实现互利共赢是目标,气候变化没有国界,需要国际社会同舟共济、齐心协力
C.促进共同发展是基础,没有共同发展,特别是没有发展中国家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就没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D.确保资金技术是关键,发达国家应该担起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充足的可预期的资金支持,这是对人类未来的共同投资
5.(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
A.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
B.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C.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D.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二)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
1.(共同构建和谐世界)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继续携手并进,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做到()
A.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B.用更全面的观点看待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C.用更开放的态度开展合作,推动互利共赢D.用更宽广的胸襟相互包容,实现和谐共处
(三)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
1.(采取的措施)2009年9月24日.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了题为《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为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要努力做到()
A.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大环境.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增加各国安全感,促进发展,消除贫困,消除冲突和动荡根源
B.充分尊重和照顾各国正当合理的安全关切,不把本国安全凌驾于别国安全之上,通过互利共赢实现普遍安全
C.致力于建立相互理解和信赖的国家关系,化解分歧和猜疑,在平等基础上开展对话和合作
D.坚持多边主义,巩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集体安全体系,增强其公正性和合理性,使之在国际安全合作中发挥强大作用
2.(中国提出的摆脱核战争威胁的主张)2009年9月2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上发表《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讲话中指出,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首先应该摆脱核战争威胁。中国提出的主张有()
A.维护全球战略平衡和稳定,积极推进核裁军进程
B.放弃以首先使用核武器为基础的核威慑政策,切实减少核武器威胁
C.巩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防止核武器扩散
D.充分尊重各国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大力加强核安全,切实减少核风险
3.(中国的核政策)《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讲话指出,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为此中国的核政策主要有()
A.中国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B.中国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将继续把白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
C.继续为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作出努力
D.中国愿继续为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发挥建设性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