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政治物质世界和实践冲刺

2009年11月23日 来源:北方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五)物质的运动和静止
    
    1.运动的含义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①凡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否认这一点会导致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②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否认这一点会导致唯心主义。
    
    3.运动的基本形式
    
    ①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物质运动存在着五种基本形式,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依次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②五种运动形式相互区别,不可混淆。
    
    ③五种运动形式相互联系。首先,低级的运动形式是高级的运动形式存在的基础,高级的运动形式总是包含着低级的运动形式;其次,对于包含着多种运动形式的事物而言,高级运动形式起主导作用,低级运动形式处于从属地位;再次;各种运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相对静止的含义
    
    ①事物在绝对运动状态之中,相对于某种特定的参照系而言,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
    
    ②事物处于量变状态的时候,保持着质的稳定性。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②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③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6.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①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分。
    
    ②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
    
    ③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参照系。
    
    7.反对两种错误
    
    ①要反对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的绝对静止论。
    
    ②要反对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选择题23(单选)《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96年文1)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选择题24(多选)下列命题或说法中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的有
    
    A。天不变,道亦不变B。万物齐一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选择题25(多选)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老师讲得不彻底,要修改老师的意见,指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由此而论
    
    A。克氏的观点是正确的,是对赫氏之观点的修正和完善,因为人一次踏进这条河时,河水依然流动着
    
    B。克氏的观点是错误的,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C。承认运动是克氏与赫氏之观点的共同点
    
    D。克氏的观点必然导致不可知论
    
    选择题26(多选)太阳系并非永远都像它现在这个样子,它有自己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太阳系中的各个天体也并非一下子就具备了它们现在所具有的那些形状和特征。现代科学虽然还不能详尽无遗地描述这一整个过程,但有一点是毋庸置辩的:太阳系的整个历史是一个自然的物质的过程,在这里没有任何奇迹,没有任何“彼岸力量”的干涉。由此而论
    
    A。太阳系中并不存在着绝对静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太阳系的运动有其规律,和宇宙中所有规律一样,其发生作用不需要人的介入
    
    C。太阳系的运动是自我运动
    
    D。太阳系的存在具有暂时性,这是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都有限的一个体现
    
    选择题27(多选)牛顿认为,动者恒动,静者恒静。那么宇宙何以由静到动?牛顿提出“上帝是第一推动力”的观点。由于这一推动,整个宇宙才被激动起来,按照一定的法则运动变化。由此而论
    
    A。牛顿的观点属于外因论,其错误在于不懂得事物运动的源泉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B。牛顿的观点是错误的。对于整个宇宙来说,无所谓内因与外因
    
    C。牛顿的这一错误告诉人们,只有坚持辩证法,才能彻底地坚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D。牛顿的这一错误必将导致其科学研究一事无成
    
    (六)时间与空间
    
    1.时间、空间的含义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
    
    2.时间、空间的特点
    
    时间具有一维性,它是不可逆的;空间具有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3.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
    
    运动着的物质不能离开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时间和空间也是不可分的。
    
    4.时间、空间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时间、空间的绝对性是指,它们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类的主观意识。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受到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制约,具有可变性。
    
    5.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就整个物质世界而言,时间、空间具有无限性;就具体事物而言,时间、空间具有有限性。无限的物质世界是由无数有限的具体事物构成的。
    
    选择题28(多选)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时间、空间与物质是不可分的
    
    B。时间、空间是绝对精神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时间、空间是感觉系列整理了的体系
    
    D。时间和空间是可以分离的
    
    选择题29(多选)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
    
    A。时间、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而客观存在
    
    B。时间、空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当物质的运动接近光速时,时间、空间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选择题30(多选)西方有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其哲理是
    
    A。时间具有一维性,过去不能绝对地重复
    
    B。错误没有任何价值性,故而不必为犯了错误而懊丧
    
    C。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有暂时性,都会归于虚无
    
    D。懊丧于事无补,关键是总结教训,不再打翻第二杯奶即不再犯同类的错误
    
    选择题31(多选)诸葛亮四出祁山时,困住了魏都督司马懿,形势对蜀军极为有利。但后主刘禅听信谗言,诏令诸葛亮班师。诸葛亮叹道:“主上年幼,必有佞臣在侧!吾正欲建功,何故取回?我如不回,是欺主矣;若奉命而退,日后再难得此机会也。”这表明
    
    A。时间具有一维性
    
    B。时机并非抽象的时间,有着特定的物质内容
    
    C。事物存在的时间与事物存在的空间是不可分的
    
    D。时机转瞬即逝,不受具体的运动着的物质的束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