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冲刺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详解
2009年10月27日
来源:北方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所谓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
从我党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始,就对建立新型的人民政权及其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以组织工人代表大会、农民协会和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成立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等形式,进行政权建设的尝试。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三三制”原则成立参议会和其他政权组织。在解放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普遍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对于发扬人民民主,进行政权建设,以及实施各项政策,发挥了重大作用。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1994年文科第16题,多项选择题)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争取中间派和实行“三三制”政权的理论根据是
A、将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加以区别
B、将民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C、将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D、将开明绅士及一般地主与大地主阶级加以区别
E、将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与亲日派大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2001年理科第6题,单项选择题)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
A、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
B、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
C、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从根本上体现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政治基础和根本原则。
(2001年理科,单选)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议行合一”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国家机器运转的高效率。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质是体现“议行合一”原则的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它主要通过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来管理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既能充分发扬民主,有利于全国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又能保证国家的统一集中领导,最能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并与我国国体相适应;它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在全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它既有利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又便于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民主选举的人民代表具有真实而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平等和团结;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994年,多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
A、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B、保证人民的权力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C、在制定国家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E、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适应()
(1996年文科,多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是
A、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和前提,后者体现前者的性质和要求
B、前者指国家性质,后者指国家机构
C、前者是国体,后者是政体
D、前者是国家权利机关,后者是国家管理机关
E、前者是国家性质,后者是政治制度()
(2008年,多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
A、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