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讲义:马哲第四章答疑解惑(三)

2008年06月11日 来源:新浪考试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1.“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说明,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即真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真理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并以科学知识为根据,而客观事实和科学知识都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发展着的,这就决定了人对它的把握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都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这种运动变化是无限的。与其相对应的是,各种科学知识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这就决定了人类把握真理不可能一次完成。例如,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很多科学理论,如日心说,万有引力学说等,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环节,这些科学理论都是相对真理。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逐渐发现旧的理论的错误,例如,人们发现宇宙是无限的,进而推翻日心说,真理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的认识过程。

  12.什么是价值关系?

  价值关系指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即主体对客体的需要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主体指在一定社会中的、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例如生物系的学生用青蛙等动物做实验,做实验的学生是主体,用来做实验的青蛙是客体。而远在池塘里的青蛙与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就构不成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在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中,客体是作为价值的承担者而出现的,即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物质的或精神的需要。客体之所以能够成为价值承担者,首先是因为它本身具有某些特定的属性或性质。例如,在前面的例子中,对学生来说,青蛙能够满足学生实验需求,所以青蛙实现了价值。而池塘里的青蛙对学生来说,就没有价值。而对被实验的青蛙来说,学生对它有某种需要,学生就成为价值主体。而对于池塘里的青蛙来说,与学生之间不存在价值关系。

  13.怎么理解真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包含真理成分,都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主观认识。如,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对地球引力的认识。

  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真理反映的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真理是主观认识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如,牛顿发现苹果落到地上,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将地球的引力这一客观存在,用主观的科学理论表达出来。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