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十大命题热点之八

2007年09月26日 来源:新浪教育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八、从日本的政治大国梦分析当前的中日关系

  1、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和发展

  成为政治大国是日本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早在20世纪60年代,左藤政府就提出过渡到“政治大国”的目标,1982年,中曾根内阁第一次公开而明确地提出“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此后的日本历届政府都坚定不移地奉行“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进入90年代,日本利用冷战后的形势,加速向政治大国迈进。

  日本为追求政治大国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以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为后盾,争取在世界经济交流和经济规则的制定中起主导作用;以加强日美同盟为重点,同时全面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协调;立足亚太,谋求建立日本主导的“亚太新秩序”;大力推行联合国外交,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全面增强军事实力,为政治大国目标奠定军事基础。

  2、日本政治大国战略提出的必然性

  (1)战后日本经济实力壮大的必然结果。在冷战的特殊环境中,依靠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庇护,日本得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随着经济实力增强、经济地位和经济影响力的提升,日本现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谋求与“经济巨人”想匹配的国际政治影响力成为日本在外交战略方面的必然追求。这是日本寻求政治大国地位的主要原因。

  (2)经济大国地位确定后,日本国民的“大国意识”随之增强,日本不愿意在国际政治中继续保持低姿态,所以它试图冲破种种内在的、外在的阻力和限制,成为“得到国际公认的能起领导作用的国家”,这是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民众基础,另外,新保守主义政治思潮和政治势力的兴起,为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奠定了思想基础和一定的社会基础。

  (3)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结果。长期称霸的美苏双方实力严重削弱,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明显。为了增强同苏联对抗力量,同时又不增加自身的负担,美国强烈要求日本承担更大责任,在亚太地区担负更多政治、经济和军事义务。日本则顺势提出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战略。

  3、制约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因素有哪些?

  (1)国内制约因素:

  第一,从经济角度而言,日本经济还没有走出冷战后的调整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这对日本扩大对外影响,实现政治大国目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第二,从政治和思想角度而言,首先是日本政治力量的重组还没有完成;其次,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内新保守主义思潮的泛滥和新保守派的日益得势不利于日本冷静而理智的选择未来的外交战略和政策,从而有可能使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误入歧途。

  (2)国际制约因素:

  首先,日美关系的协调程度制约着日本的政治大国之路。美国是影响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最重要的外在力量。在日本向政治大国发展的问题上,日美利益重叠,同时又矛盾错杂。美国希望日本能在亚太地区分担美国的责任,但美国又不愿意看到日本发展成独立于美国的政治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