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一章 2

2008年07月15日 来源:新浪考试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思想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其中对马克思影响最大的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2)马克思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并对之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思想,并克服了它的形而上学性、机械性和不彻底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世界观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对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经过哲学家的加工和整理,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形成为哲学学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分不开的。所谓方法论是指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用这一总的根本的看法为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便是方法论。

  2、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一切哲学研究和解答的重大的基本问题,都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即何者为本原,是思维还是存在、意识还是物质?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两大阵营。凡是断定意识、思维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质是第二性的,即主张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学说,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思维是第二性的,即主张自然界是本原的学说,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与之相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反之,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第二,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到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要领中正确地反馈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任何哲学无法回避的问题,其次在于它决定着一切哲学的发展方向,最后是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5、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6、哲学成了一切知识的总汇,成了“科学之科学”。这种现象表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并没有搞清楚哲学的真正对象是什么。

  7、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关系。首先,它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同。其次,它们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