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之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2008年07月10日
来源:考研教育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析:
所谓一元论即指世界的本原是唯一的;二元论是指世界是不统一的,是物质和精神两种本原。所以,本题其实只是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点即是对世界本原上产生了分歧,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二、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也是常常涉及的考点。一般会让考生分析某一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行而上学唯物主义还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998年真题: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分析: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显然不是宿命观点;也不是唯意志论,因为“天”没有按照人们的意愿让尧存而让桀亡;题中指出是中国古代,可以排除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所以可以肯定是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从此题我们也认识了一个叫荀子的哲学家,以后一看到是荀子的话,不用考虑说的是什么,就可以直接判断“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些哲学家的观点都是统一的,不用担心例外情况。
类似的还有王守仁,他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指的是只有“心”才是真实的,物质是虚的,物质是由精神产生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朱熹:“理在气先”,认为事物存在之前就有“理”存在,“理”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