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重点理论之考研政治哲学依据2

2008年04月11日 来源:新浪考试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发展战略与质量互变规律

  (1)由贫穷落后到解决温饱,由温饱到小康,再由小康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量上不断积累,从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的量的扩张的过程。前一步骤是后一步骤的准备,后一步骤是前一步骤的必然结果。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也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成为中国发展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是一个质变和飞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在这个新质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量的积累,最终实现新的质变和飞跃。21世纪新的小康局面,本身是就是质量互变规律的生动体现。

  3.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备的有利条件

  (1)我国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2)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的解放,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体制保证;

  (3)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一个良好外部环境;

  (4)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关的哲学原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它同样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基础。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2.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是指社会运动具有必然性、规律性,即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