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时政国际重要事件:达尔富尔问题3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四,促进达尔富尔地区局势稳定,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条件。当务之急是实现全面停火,加速政治谈判进程,吸收未签署《达尔富尔和平协议》的派别尽快加入和平进程。同时,确保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发放到位,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条件,并在这一基础上实现逐步发展。
上述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2)中国的建设性作用。苏丹在落实安南方案第二阶段上与联合国产生分歧,中国适时展开外交行动。2007年3月29日,唐家璇国务委员会见到访的苏丹总统助理纳菲阿,希望苏丹方面进一步显示灵活,努力改善达尔富尔人道和安全状况。苏方感谢中方为推动政治解决达尔富尔问题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强调重视胡主席访苏时提出的重要建议。中国政府特使随即访苏。表示应平衡推进维和行动和政治进程,指出安南方案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最接近苏丹方面的思路,希望苏丹政府进一步显示灵活。这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在政治进程问题上满足苏方关切。与此同时,中国还与有关国家就达尔富尔问题保持沟通,敦促各方重视苏丹关切,保持耐心,平等协商,不能一味制裁施压。
中国及有关各方的外交努力产生了积极影响。2007年4月16日,苏丹政府与联合国、非盟就落实安南方案第二阶段达成一致。安理会随即发表新闻谈话给予肯定。
为进一步促进达尔富尔问题的妥善解决,2007年5月10日,中国政府任命了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其近期工作将重点围绕达尔富尔问题展开。2007年7月31日,中国利用担任联合国安理会主席的有利条件,促使安理会通过第1769号决议。中国还决定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275人组成的工兵分队,参与执行安南方案第二阶段计划。
(3)中国提出“三方机制”和“双轨”战略。中国认为,贫穷、落后是达尔富尔问题的根源,发展是持久解决达尔富尔问题的关键。当地人民不仅欢迎人道援助,更渴望各方提供发展援助,帮助他们建设基础设施和完善卫生、教育等社会服务,增加就业率。只有发展问题解决了,达尔富尔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中国致力于发展与苏丹的友好合作,这种合作以互利为基础,以不干涉内政和不附加任何条件为特征,以实现共同发疑为目标。中苏合作有助于增强苏丹的自主发展能力。从根本上说有助于达尔富尔问题的解决。
中国提出“三方机制”和“双轨”战略。“三方机制”即联合国、非盟和苏丹政府问的协商。在i方协商的框架下。发挥非盟在苏丹问题上的主导作用和阿盟的独特作用。国际社会其他倡议、建议应该和三方机制的主渠道一致。
“双轨”战略即着眼于和平稳定的维和行动与着眼于民族和解的政治进程应平衡推进,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联合国安理会第l769号决议为实施混合维和铺平了道路,但国际社会不应仅止于此,还应立足长远,推动达尔富尔地区各派回到谈判桌前,切实达成并执行和平协议,进而帮助苏丹人民制定达尔富尔地区发展大计,尽早帮助苏丹人民摆脱战乱,走上和平与发展的重建之路。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以政治手段妥善处理有关冲突和热点问题。达尔富尔问题背景复杂,涉及部落、资源、与邻国关系等诸多因素,解决起来需要从政治、安全、人道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参个方面入手,必须通过有关各方的对话和协商,尊重和照顾彼此的合理关切,才有可能弥合分歧,找到共同努力的方向。这是解决冲突的现实、有效的途径。同时应看到,解决问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以避免大的波折和反复。在当前达尔富尔问题出现积极迹象的情况下,制裁、施压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形势更加复杂,向苏丹政府发出错误信号。
(4)中国关注达尔富尔地区的人道主义和安全状况,向苏丹政府提供了8 0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向非盟维和行动捐款l80万美元。
2007年4月,联合国邀请中国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多功能工兵分队,中国政府接受了这一邀请,315名中国首批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维和工兵分队正在组建,将于10月初开始部署。首批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维和工兵分队主要担负修建机场、道路、桥梁、营房、打井等27项具体任务。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