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硕士带领农户种“致富树”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大学生村官陈文凯获江苏“最美大学毕业生”殊荣
创立苗木合作社和园林公司,带动139户村民创业致富
陈文凯,一名“85后”,今年31岁。2012年,他头顶北大硕士研究生的光环,成为仪征新城镇林果村的一名普通大学生村官,并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四年多来,他用自己的坚持,不断带领当地农户走上致富路,让自己的梦想在农村沃土上闪耀光彩。驻村工作以来,陈文凯先后获得扬州市十佳青年创业之星、江苏省优秀大学生创业者、江苏最美大学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并用工作实绩得到了群众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陈文凯出生于河南农村,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哲学专业,曾在德国进修一年,算是半个“海归”。2012年,他研究生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来到仪征做村官,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和不解。
“我是农村人,农村其实很精彩,只有真正扎根其中,才能感受到这里的乐趣。”2012年来村里时,陈文凯拉上村干部当“翻译”,走访了村里近一百户村民,从低保户、留守儿童到困难群众、老党员,将村里情况摸了个遍,记在自己工作笔记中。
在走访中,陈文凯发现不少村民种田的热情不高,但不少人想栽培一些经济作物。2013年,陈文凯就向村里建议,以村集体和有意愿的村民为主体,成立苗木专业合作社,发展绿化苗木产业,促进村民共同增收。
“种苗木要三年才可见效,我不能苦等三年。”陈文凯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大家在林子里套种毛豆,发展立体农业。陈文凯示范性地种了20亩地,评估一亩田纯收益可达2000元左右。20亩毛豆长势很好,很快成熟。陈文凯拉着一车毛豆去仪征菜市场批发,不料销售遇到了麻烦。带着没卖掉的毛豆回来后,陈文凯一夜无眠,最后他想到可以将毛豆直接销售给临近社区居民。说干就干,他组织人将毛豆五斤一包分包,用“大学生村官创业园毛豆”的品牌,将毛豆拉到当地新北花苑社区。居民听说是大学生村官创业种的毛豆,纷纷来买,不到半小时就销售一空。村里群众目睹此情景,有人拉着陈文凯的手说:“小伙子能吃苦,有想法,以后就跟着你后面干!”
2013年5月,陈文凯带领村民致富的创业项目——林果凯源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合作社得到了上级政府的支持,但种惯了粮食,一下子要种花木,很多农民有点接受不了。陈文凯为此开了无数场村民代表会议,“在农村,老百姓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必须让他们完全理解这个合作社的情况,要不肯定做不长。”合作社最终获得老百姓支持,占地186亩,吸引了150户村民参加。
截至2014年底,合作社绿化苗木基地面积扩大到296.2亩。2015年,合作社苗圃正式开始苗木运营,可是当时苗木市场不景气。经过市场调研,陈文凯果断成立园林公司,对外承接园林工程,最大程度提高苗木附加值。园林公司运营之后,完成的第一个工程项目是马三路绿化工程。当时天公不作美,第一批树苗栽上当晚就迎来狂风暴雨,陈文凯立即从床上爬起来,赶到工地,冒着风雨沿着马三路巡视,把倒下的树一棵棵扶起来。在陈文凯的心里,这些树是自己和村里群众一起辛勤培育的结果,是致富的“摇钱树”,不能有任何闪失。
为打造多元化的产品结构,陈文凯着力发展以绿化苗木培育为主,林下种植、养殖为辅的立体生态林业经济,其中苗木有香樟、广玉兰、三角枫、红叶桃等11个绿化树种,林下经济有黑豆、青豆、黄豆、红豆等4个菜豆品种以及良种鸡、草鹅等禽类肉、蛋产品。这几年,陈文凯利用网络的海量信息和便捷的沟通联系特点,全面拓展合作社的客户群,为现有的消费者建立基本档案,记录消费者消费偏好,提升售后服务,深化客户关系,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合作社盘活整个林果村的集体经济,让村民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数据显示,项目运行三年多来,苗木经营、园林工程、林下经济累计实现收入260多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创业139户,促进入社村民每年每亩增收700多元。
现在,陈文凯担任着新城镇林果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新城镇团委书记、新北花苑社区党支部书记职务,这两年还和当地一位姑娘结了婚有了孩子,真正扎根这片土地,让林果村变成自己真正的家。
怀揣青春创业梦想,坚持扎根田间地头,陈文凯这几年克服了重重困难。陈文凯说,一个大学生村官要赤手空拳创业并不容易,他创业的整个过程也得到了当地各方的扶持和帮助。现在他不仅自己觉得当初的选择对了,也感动于当地百姓给他的温暖和信任。
“好不容易跳出农门,为何又回到农村?”面对记者的问题,陈文凯说:“人总要有所追求、有所担当,书读再多,也是历史过客,总要为国家和社会做点什么,留下一点痕迹,中国哪里最需要人才?就是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我就想为他们做点事。”(扬州日报记者 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