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漠里的硕士火车站长

2016年04月28日 来源:西安晚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每年四五月份,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北地区总会迎来几场“沙尘暴”,狂风席卷着漫天的黄沙,似乎要将一切吞噬。位于毛乌素沙漠里的神木西火车站便是它经常“光顾”的地方之一。

偏远小站来了个“三高”站长

神木西火车站是全国八横八纵铁路大通道——包西线(陕西段)上的一个三等小站,与呼和浩特铁路局新街站相邻,隶属西安铁路局延安车务段管辖。这里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每次购买必备的生活物资都须去四五十里外的县城。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站却驻守着50多名铁路人,每年完成着1200多万吨煤炭发送的货运任务,实现近22亿元的运输收入。付永军,便是这个车站的站长。

1980年出生的付永军,身高一米七五、体重近170斤,是一名标准的西北汉子,身材匀称、短发、浓眉大眼,平日里操着一口浓厚的“陕北普通话”,声音浑厚有力,从外表完全看不出他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硕士研究生。刚参加工作,他就下定决心要带领车站职工一起自力更生、脱贫致富,他希望有一天自己在所学专业领域的多年钻研,能在工作上有所建树。作为一名学历高、心气高、追求高的“三高”站长,他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一步步完成了自身思想上的蜕变,实现了站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改造,达到了小站专业技术上的进步。

2010年6月份,付永军远赴神木西踏上了站长之旅。汽车在神木县下了高速后,是一段并不平整的水泥路,紧接着就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汽车轱辘左拧右摆,经过之后黄沙起舞……望着前方一望无际的黄沙梁,看着路两旁枯死的白杨树和固沙的沙蒿草,付永军的头越沉越低,逐渐搭在了膝盖上。到车站后望着眼前的一切,让付永军始料不及。建在沙窝窝里的车站除了股道上钢轨还算明亮外,其他地方都被厚厚的煤灰笼罩着。简易的站舍里仅有办公必需的桌椅、电脑、打印机和电话等设备,还因多年的煤灰积淀,显得破旧不堪。尤其让付永军难以接受的是,这里没有纯净水和新鲜蔬菜,要去远在40多里路外的县城买。

思想落差巨大、生活一片凄凉、工作毫无头绪、情绪几乎崩溃,是当时付永军的真实写照。

要磨炼还得靠实干

理想的丰富与现实的残酷挤压着付永军的灵魂,他思索着该进还是该退?

每天目睹着时任电务工区工长的老李带领着伙计们尽心尽力地巡视线路、检修设备,忙得不亦乐乎,闲暇时大家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在迷茫的徘徊中,就是这个老李工长的一句话让失落的付永军不再消沉。“小伙子,要不想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就要积极行动,不想适应这里的环境,就试着去改变吧,越是艰苦的环境就越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成功属于有能力的人。”寥寥数语,点醒了付永军。

他痛下决心要走出心理的阴霾。“作为站长,我一定要让伙计们有新鲜蔬菜吃、有纯净水喝!”

“直到2012年4月30日,经过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我带领休班职工和站区其他单位人员开始了绿化站区环境,先是种树,紧接着开辟出一大块蔬菜地,刨坑、种菜、浇水、施肥,还买来了鸡鸭幼崽开始喂养。这给我们节省了很多成本,过节的时候我们就宰几只鸡。”付永军说。

经过好几个月的精心打理,站区环境焕然一新。吃着亲手种植的蔬菜和养殖的鸡鸭肉,看着车站的一片绿色,付永军喜不自胜。

要做铁路上的一颗铆钉

“一个月我只有6天的休假,每次休假,我最想去看的是3岁半的小女儿,我媳妇在延安,因为都要上班,女儿只好交给甘肃庆阳的老丈人看管,所以每次休假我先去延安接媳妇,然后和媳妇再去庆阳看女儿,一年见到女儿的时间太少太少了。”付永军说。

1989年出生的郭世良是付永军的同事,他告诉记者,他从2011年来到神木西火车站,每天感觉工作和下班时间都很无聊,付站长看到年轻人思想比较活跃,想法多,所以就组织他们在下班后出去野炊、骑车,还经常要做思想工作,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这一待就是6年。付永军经常把自己比作是铁路上的一颗铆钉,正是千千万万颗的铆钉才组成了连接五湖四海纵贯南北的铁路网。付永军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默默奉献的螺丝钉精神,从初到车站时的消极、彷徨,到后来积极地投身于车站的环境改善、运输生产,再到发挥自身优势,提升职工业务素质,无不体现着他热爱铁路、奉献铁路、坚守岗位的优良品格。

(文/图 西安晚报记者 许森枷 李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