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核心词汇复习技巧
2009年02月16日
来源:考研教育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二、比喻义
比喻(语言学称为“隐喻”,此处为方便理解,弃之)也是英语的一大特色,简而言之就是以此物来说彼物,一般来说是以具体的物来说抽象的物。如果理解一些基本的比喻,能由具体的物想到相应的抽象事物,抽象的事物就变得十分鲜活生动起来。相反,它带来的就是文不对题、莫名其妙。
Publication of the letter came two days after Lord Irvine caused a ___ of media protest when he said…
A.stormB.rageC.flareD.flash
2001年这一道考研题也非常典型地体现出了考研的思路。
如果字对字地翻译,易把of结构理解成“媒体抗议的什么”,死路一条。而如果对基本隐喻有感觉,知道常用“a … of …”这样一种结构来使事物形象化,大致相当于“…一样的…”,则此题迎刃而解。答案A,暴风雨般的抗议。类似的结构并非凤毛麟见,而是屡见不鲜。只不过因为缺乏总结,一直视而不见而已。a shower of criticism,a flood of refugee.shower本意“阵雨”或“淋浴”,用阵雨或淋浴来描述猛烈的批评,岂不妙哉!同样,以洪水比喻难民,也是历历如画。
从这个角度来看,该题其它几个的设置意图就十分明显了。rage本来就是抽象概念,此处不宜。flare和flash都是具体事物或动作,而且也常用于比喻。只是不适用这比喻这里的“抗议”。前者本意指“火焰突然变旺”,故有下面的说法:Violence has flared up again. 暴乱又起。后者本意“短暂闪烁”,故有“a flash of inspiration”指“灵机一动”或“灵光一闪”。
再看一句:I wouldn't come up here again, not until we've nailed this killer.
此句理解障碍主要是nailed, 本来我们记得它是一个名词,意为“钉子”,一看是过去式,显然摇身一变成了动词。如果就“钉子”想“钉子”或“钉钉子”,想破脑袋句子也无法理解。
如果知道英语习惯性的隐喻思维,很容易想见:“钉钉子”这一动作,目的或结果是使事物稳定或确定,此处宾语是killer,意思是找全证据,确定凶手。其实,汉语也有相应的比喻。我们表达“确定无疑”的时候,不是也有“板上钉钉”这样形象化的说法吗?
语言学的研究已经揭示:跟一词多义一样,比喻也绝不是个别现象。相反,它在英语中无处不在。不理解基本比喻思维,英语难免还是一锅夹生饭。所以考研将此作为考点,应该说是考到了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