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江苏省 主管部门: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有限公司)系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科研产业单位,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具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海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个。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是第二批国家创新型企业,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现有资产总额超700亿元,员工17000余人,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拥有国家级专家47名,省部级和国家电网公司专家208名,硕博生4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000余人,市场覆盖全国各地,产品和服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智能电网保护与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部设立的“国家电力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发改委设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控制和经济运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注册商标“南瑞”、“NARI”是中国驰名商标。连续十七届进入中国软件企业百强,连续十二届成为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企业。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在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支撑和引领行业发展的研发成果。936项科研成果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8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86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专利授权2877余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软件产品登记1170项,主导发布国际标准9项。形成了较完整的智能电网技术和产业体系,在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继电保护、电网调度技术位居国际领先地位。牵头成立中国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四个专业,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学习就业条件优越。一是导师阵容强。现有院士2名,博导9名,硕士导师196名,均为各专业学术带头人或产业单位技术负责人,师生比达9:1。在学期间,导师团队将给予全程悉心教导,工作后,仍将得到来自导师的职业规划指导。二是培养模式优。学习年限2.5年,第一学年在东南大学或武汉大学学习基础理论课,打牢专业基础。从第二学年开始回院实践,在导师团队指导下开展实践和论文研究工作,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强。三是科研平台多。拥有“智能电网保护与运行控制”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能源局实验室,5个国家电网公司实验室,以及32个智能电网重点领域专业实验室,读研期间有大量参加电力行业、国网南网公司等实际工程项目的机会,科研环境良好,科研训练扎实。四是奖助体系全。建有完善的奖助激励体系,读研期间设有助学金补贴,实习期间享有实习津贴,设立了优秀新生奖、学习优秀奖、优秀毕业生奖、学习质量考核奖、潘家铮水电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读研待遇优厚。是就业前景好。我院研究生招生类别一般为定向培养,入学签订相关协议,毕业经考核后优先到集团工作。因较早熟悉工作环境和深度参与科研项目,毕业研究生参加工作后大多发展较快,培养质量在业界拥有良好的口碑。其中薛禹胜院士、沈国荣院士分别为我院第一届和第二届毕业研究生,迄今培养的39届毕业生绝大部分走上电力企业科研、技术、生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岗位或发挥骨干作用。

一、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二)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四)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本科所学专业还须为理工科专业。欢迎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安全、水利水电等专业的考生报考我院。

二、招生规模与学制

我院2020年计划总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2人(含推免生)。最终招生总人数以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拟招收推免生以最后推免生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

我院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培养类型一般为定向培养。

三、招生专业目录

  1. 我院招生专业目录如下:

专业代码与专业名称

学习方式

研究方向

初试考试科目

复试笔试专业课

备注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全日制

(学术型)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01电路或802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

 

备注:考试科目(4)包含两门试卷,请任选一门。

二选一:

1.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综合 (70%电力系统分析与运行含稳态和动态、30%自动控制原理含经典和现代)

2.计算机综合

欢迎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安全、水利水电等专业考生报考。

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全日制

(学术型)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01电路

高电压技术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全日制

(学术型)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电力电子自动化专业综合(70%电力电子技术、30%自动控制原理含经典和现代)

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全日制

(学术型)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电力电子自动化专业综合(70%电力电子技术、30%自动控制原理含经典和现代)

四、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报考点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确定并公布。

(一)网上报名时间:

2019 年 10 月10 日至 10 月 31 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9 年 9 月 24 日至9 月 27 日,每天 9:00—22:00。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二)现场确认时间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考生现场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并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我院将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

五、初试

(一)初试时间

我院202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 2019年12月21日至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二)初试方式与科目

初试方式为笔试,其中政治、英语一、数学一由教育部统一命题,电路、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由我院命制。

我院初试的自命题科目参考书为:

801电路:《电路》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02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严尉敏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三)考生需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下载准考证,按时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六、复试与录取

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我院复试实行差额复试。我院复试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在对考生德智体等全面考察基础上,坚持能力与知识考核并中,着力加强对考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注重考察考生的综合表现,既重视初试成绩与既往成绩表现,也重视个人培养潜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我院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我院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一般为定向,定向考生录取时需与我院签署定向培养协议。

七、奖助体系

我院奖助体系健全,读研期间设有助学金补贴,实习期间享有实习津贴,此外还设有优秀新生奖、学习优秀奖、优秀毕业生奖、优秀学位论文奖、学习质量考核奖、潘家铮水电奖学金等系列奖学金,读研待遇优厚,支持研究生完成学业。

八、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82303

联系部门: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19号(邮编211106);

联系人:陈老师、马老师

联系电话:025-81093006、81093007;传真:025-81093013

电子信箱:gwdkyy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