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专业介绍: |
本学科教师2006年开始依托“结构工程”硕士点招收硕士研究生,2015年设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并开始招生,本学科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约10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通常研究各种重大灾害的成灾模式、破坏作用和毁损效应,发展和完善工程结构防灾设计理论和方法以及城市防灾减灾决策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并服务于土木工程、地震工程、防护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和交通及航运工程等学科,其理论基础是防灾减灾工程理论和防护工程理论。本学科是培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能够胜任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灾害能力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及工程技术,通过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防能力和人防工程的防护能力,提升国家重大工程的防灾减灾能力,逐步形成可持续性且具有区域特色的协同创新学科,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化建设与重大工程综合防御重大灾害的需要。 每年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本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和学科技术优势,属于协同创新交叉学科,能够适应现代城市化建设与重要工程综合防御重大灾害的需要,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学科指导教师分别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奖1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SCI/EI收录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产学研用联盟项目20余项,经费400余万元,目前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防灾减灾新型建筑材料应用技术,在城市建设防灾减灾措施中往往遇到因建筑物质量或使用不当而带来的灾害,城市防灾减灾中遇到的建筑材料技术应用问题,以及在建筑材料领域开展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问题,对于防灾建材及核废料处置防护工程材料,以及防止由此而带来次生灾害的发生,减少固体废弃物侵占土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与防护加固工程,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展,建筑物的增量设计在减少,存量设计在增加,建筑市场在不断趋于饱和,需要大量的历史建筑物保护与防护的技术创新,尤其是历史建筑抵抗地震荷载、风荷载、水荷载以及火灾的破坏,涉及到防护与加固新技术新材料问题,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及其防护加固,实现城市建筑景观环境的完整性,减少因大量拆除建筑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完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绿色建筑及其建造工业化应用技术是适应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以及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绿色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目前建筑领域绿色化及其建造工业化亟待解决的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刘卫东教授,王勇教授,阚黎黎副教授,徐建设高工,张菊辉副教授,欧阳利军讲师,孙畅讲师,洪燕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