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上海市 院校隶属:上海市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电子信息
专业介绍: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085400电子信息(专业学位)

01(全日制)光学工程

上海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科以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发展导向,已经形成了涵盖光学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紧密交叉和相互渗透的综合学科体系。本学科领域面向世界科学研究最前沿,紧密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和上海市新兴信息产业发展,在光学工程和控制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引领下,不断带动相关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在太赫兹科学与技术、超精密光学制造、医用光学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微创与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自动化仪表、智能检测与控制、物联网、计算机技术、工业过程控制等方向不断发展并形成自身特色;本学科定位于现代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前沿性科研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服务于显示成像、精密制造、生物医学、环境保护、交通网络安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重大应用需求,在国家反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医疗检测、食品药品安全、增强现实显示,量子通信,物联网,机器人等前沿研究、新兴产业等领域发挥优势,为国家和社会高科技领域培养电子信息工程高端人才,推动我国高科技事业发展及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及国防事业,有效提升综合国力。

电子信息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围绕上海理工大学“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适应现代电子信息工业发展需求,了解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在相关工程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是当今高科技发展领域日新月异活跃创新的学科领域;依托现代光电子技术发展,融合信息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利用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等技术处理和控制各类电子信息。网上交易平台、移动互联、4G网络技术、智能通讯、智能家居等技术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机器人,工业过程自动化,信息安全和数据库技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成本;各种农业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过程中温度、施肥、浇水等环节的自动化检测和控制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医疗领域,无创诊疗、微创手术已经进入各级医院;人工器官有望在临床医疗中广泛应用;在高科技领域,无人驾驶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量子通信技术成为新的发展热点;在国防领域,航空软件、高端遥感技术、精确制导系统完善、各种高精尖武器、卫星,航母等研发都离不开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发展支持。电子信息工程是改善民生,实现工业农业生产现代化,在国防,交通,医疗,健康,教育,环保和娱乐等各方面产业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

在师资队伍方面,本学科主要以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光学工程、控制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等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师资力量为依托。目前共有专任教师三百余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1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上海市级人才项目二十余人次;教授共70余人、副教授110余人,博士生导师50余人,硕士生导师200余人;光电学院拥有光学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此外,光电学院有六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国家光学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半导体照明应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度学分中心、工业过程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共建)、教育部光学仪器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超精密光学加工与检测服务平台、上海光机电集成技术研究院、上海机械工业精密光电测试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光电仪器研发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专业平台;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点领域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教育部/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上海市示范性研究生实践基地1个,校级及院级实践基地12个;已经培养了300多名研究生。近年来光电学院年均科研经费5000万元以上,获得或完成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百余项。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奖25项,其中国家级奖2项,部、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20余项;在读硕士研究生1500多人。 

我校电子信息学科研究生培养流程严格,规范,研究生奖助体系健全。并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和培养。学科以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科研示范团队”项目为依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和工程伦理教育,培养爱国爱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的卓越工程师和专业领域国际一流的人才。


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085400电子信息(专业学位)

01(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由理、工、医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电子、机械、材料、热能动力、分子生物医学等多种工程学科与生物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的学科。上海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设有医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医用精密仪器与光电技术、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智能康复工程与人体增强技术、生物系统热科学、生物材料与分子生物医学等多个研究方向,突出医疗器械工程与技术作为特色。医疗器械是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点支持领域。

本专业还获得国家973、863项目等6项;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50余项;横向课题140余项。导师和研究生共发表论文700多篇,SCI/EI/ISTP收录220多篇。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19项,科技成果转让16项。

学院自2011年招生第一届生物医学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就业率皆为100%2018年获得学位的硕士研究生签约月薪平均9000元。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入选2007年上海重点领域导向专业目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在申请上海户口时在专业上有加分项。

学院配合学校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创新基金,设有微创创新基金,来鼓励、资助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研究活动。


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085400电子信息(专业学位)

01(全日制)智能媒体技术

智能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硕士点的重要研究方向,该方向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形成,立足于共享经济,充分发挥个人的认知盈余,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实现信息与用户需求的智能匹配技术。研究方向包括:(1)智能传媒技术;(2)新媒体数据挖掘技术;(3)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技术;(4)移动互联技术;(5)数字出版技术;(6)跨媒体开发技术等。主要课程有:智能媒体技术导论、新媒体数据挖掘、跨媒体开发与应用、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数字出版原理与技术、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等。

智能媒体技术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及媒体知识,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胜任工程开发和理论探索,全方位服务智能媒体研究与开发事业。注重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相互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智能媒体、移动互联、虚拟现实等知识的相互渗透,培养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在工业界和学术界都有施展空间的高级专门人才。就业方向主要是互联网企业、软件开发企业、大数据企业、新媒体行业及相关研究机构和事业政府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