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北京市 院校隶属:北京市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不区分院系所

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肺癌分室”以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通过引入“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运行机制,优化组合,人才培养,招聘高级研究人员,促进人才成长,建立一支高效精干,从事肺癌的科技队伍。在学科发展的科技前沿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促进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通过以上研究,可提高肺癌诊断水平,应用新的治疗方法,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肺癌病人存活率,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验室研究方向: 从肺癌临床防治出发,针对肺癌预防、诊断、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为降低肺癌发病率,早期诊断肺癌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延长病人存活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肺癌死亡率,提供新的方法。瞄准国际前沿,立足于原有的工作基础,以提高肺癌诊断治疗效果为目标,研究肺癌转移的基因联合检测,提出有效的基因诊断肺癌早期转移的新方法。

重点学科

结核:  

     耐药能通过严格遵守结核病控制的各项原则加以预防 .这些原则是:识别新诊断的原发耐药高危险的结核病人;对所有新诊断的病人给予合适的治疗方案;正确处理治疗失败和复发病例;治疗期间尽量给予完全的督导治疗,至少在强化期执行。  

     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原则应以药物敏感结果为指导,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耐药性结核病的研究:对耐药性的快速识别和诊断尚缺乏可靠的方法;即使有明确的药敏试验结果,对耐多药的病人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尚有待于新的有效的抗结核药物的开发,免疫治疗的发展等。  

    多耐药结核病是迫切解决的跨世纪难题:结核病的多重耐药,造成治疗失败,加重耐药菌传播,从而导致原发耐药结核病的增多。 多重耐药结核病的产生通常是由于结核病控制规划管理不善,造成大量久治不愈的多耐药的慢性传染源。因此,研究控制传染源是我国结核病控制和结核病学科的研究重点。

肺癌:   

     肺癌临床及基础研究我所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取得了一批临床、基础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公认,居领先水平。本项工作的目的是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发挥我所基础研究优势,二者结合 , 从基因水平深入研究和探讨提高 Ⅲ期肺癌综合治疗效果的方法。 开展 Ⅲ期肺癌扩大手术根治、多脏器同时成型术的临床研究,扩大Ⅲ期肺癌手术适应证; 开展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研究 ,并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开展 药物敏感性及免疫组化指标测试 ,为术后化疗提供帮助;开展化、放疗同时进行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研究,为晚期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探讨新路。 开展提高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疗效的研究,探讨规范化综合治疗模式及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开展耐 药病例 检测等。通过上述工作培养一支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人才队伍。

可授予的学位

     从 1979 年开始,我所被批准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博士点现有专业:内科学、免疫学; 硕士点现有专业:内科学、免疫学、外科学、麻醉学。已培养博、硕士生 156 名,大部分留在我所,成为我所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在结核病学专业领域,我所是国内唯一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单位,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科研人员,毕业生多数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科技骨干。

师资力量

我所、院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1人。

学生人数

现在学人数:50名